新奇中心/綜合報導
▲歷史上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中國歷史上有一項重要且實施多年的選才方式,那就是「科舉制度」,嚴格的篩選之後,得出的優秀者,被稱為狀元、榜首、探花。不過,沿用多時的科舉,在清朝結束後,自然就成為了歷史,那清朝最後的狀元,後來又去哪了?做了什麼工作呢?內幕被揭密。
當然,努力讀書參與科舉制度的人,數都數不完,其中最為知名的一人,名為「劉春霖」,也就是俗稱的最後狀元。劉春霖出身中國河北,是民間普通人透過科舉翻身的案例,透過自身努力上榜了。當時,因為朝廷一度興起了改革,劉春霖等幾人一度被送往日本留學,以學習新知。
然而,武昌起義一聲炮響,迎接而來的卻是混亂的民國軍閥時期,在軍閥鐵蹄下,狀元的頭銜毫無價值,似乎讓過去努力失去了價值。原本受人敬仰的狀元郎,一下淪落成為「普通人」,一時之間想必難以調適。
為了避免額外的麻煩,劉春霖選擇隱居度日,終日就讀書寫詩,品茶下棋,閉門不出,日子過得相對平靜。直到民國政府政權較穩定後,劉春霖一度被延攬,擔任中國中央農事試驗場負責人、教師工作等,算是寫下了一個巔峰,也在日後抗戰留下存在感,最後在1944年離開人世,成為滿清接著民國,這段混亂歷史下的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