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明M痘疫情。(圖/疾管署提供)
瑞典今(16)日證實出現第一起感染Ib型病毒變異M痘(Mpox)個案,是非洲以外的首例。疾病管制署今日發醫界通函提醒醫師提高警覺;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目前國內確診399例M痘,都是先前國際流行的第二型,尚無新變異病毒個案。
今(2024)年全球M痘疫情緩升,其中非洲區自5月起疫情明顯上升。世界衛生組織(WHO)於8月14日針對此波疫情召開緊急委員會,並於會後表示,非洲疫情以剛果民主共和國為爆發疫情中心,今年報告病例數已逾15600例,537例死亡,主要因為開始流行能快速傳播之Ib型病毒,並陸續透過人際接觸擴散至周邊國家,目前已知Ib型病毒可能主要透過性行為和家庭接觸傳播,感染者多為年輕成人和兒童。並宣布M痘疫情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瑞典證實,出現第一起感染較危險M痘病毒株的案例,是非洲以外的首例。根據外媒報導,瑞典公共衛生局長魏格澤爾(Olivia Wigzell)今天在記者會上表示,這名病患是待在M痘疫情大爆發的非洲某地時感染的,他正依循衛生單位的建議接受照料和指示。
我國自111年6月23日將M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今年8月14日累計確診399例病例(377例本土及22例境外移入)。疾管署繼昨日提升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與鄰近出現疫情等7國旅遊疫情建議等級,今日進一步發佈醫界通函,籲請醫師提高警覺,加強對疑似病例通報,並協助或轉介符合疫苗接種條件民眾接種疫苗,維護國人健康。
針對瑞典出現病例,羅一鈞說由於個案有非洲旅遊史,評估不會對瑞典提升旅遊疫情建議等級,不過WHO有對此提醒,歐洲因為經濟活動與地理位置,後續恐怕會有更多個案出現。另,我國個案都會進行PCR定序病毒,都是感染先前國際流行的第二型病毒,未有感染M痘Ib型病毒個案。
疾管署今日也上午和約20個民間團體開會,說明國際疫情與防治作為。羅一鈞說,由於國內本土疫情持續且感染個案多是年輕族群,今日與民團討論主要是希望協助加強社群衛教宣導、民團皆同意。下週四則會邀感染症相關領域專家等討論,並依專家建議研議強化M痘防治策略及調整疫苗接種對象。
以下為致醫界通函全文: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各國監測資料顯示,今(113)年全球M痘疫情緩升,其中非洲區自5月起疫情明顯上升。WHO於8月14日針對此波疫情召開緊急委員會,並於會後表示,非洲疫情以剛果民主共和國為主,今年報告病例數已逾15,600例,537例死亡,主因為開始流行能快速傳播之Ib型病毒,並陸續透過人際接觸擴散至周邊國家,目前已知Ib型病毒可能主要透過性行為和家庭接觸傳播,感染者多為年輕成人和兒童。鑑於此波疫情已出現跨國傳播且致死率高達3%以上,決議宣告此次疫情成立「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已於8月15日提升非洲七國旅遊疫情建議等級,將剛果民主共和國之旅遊疫情建議等級提升至「第二級:警示(Alert)」,並將該國鄰近已有疫情、或已出現Ib型病毒之國家,包括:中非共和國、剛果、蒲隆地、肯亞、盧安達、烏干達等六國,提升至「第一級:注意(Watch)」。
我國自111年6月23日將M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今年8月14日累計確診399例病例(377例本土及22例境外移入),目前國內雖尚未有感染M痘Ib型病毒個案,惟須留意境外移入Ib型個案造成國內傳染風險,且國內本土IIb型M痘疫情仍持續。疾管署提醒醫界朋友診療病人時若發現符合「M痘」通報定義(如附件),如:皮膚病灶(如皮疹、斑疹、斑丘疹、水泡、膿疱等),及病人出現有發燒(≥38°C)、畏寒/寒顫、出汗、頭痛、肌肉痛、背痛、關節痛、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等症狀,臨床醫師無法以其他已知病因解釋,請於24小時內至「傳染病通報系統(NIDRS)」進行通報,並採集檢體(如:水疱液、膿疱內容物及咽喉擦拭液等)送驗。
目前國內已儲備足夠M痘疫苗與口服抗病毒藥物,疫苗庫存約2萬瓶,年底將再進貨1萬瓶,約可提供7-8萬人次M痘疫苗接種,口服抗病毒藥物尚有約440人份。另接種疫苗為目前預防M痘最有效的方式,接種第1劑M痘疫苗14天後,對疾病的保護力僅有約4成至8成,而完成接種2劑疫苗後,則可高達9成保護力,呼籲醫界朋友於診療時遇有符合疫苗接種條件民眾,包括:近1年有風險性行為者(例如:與不特定對象發生性行為、多重性伴侶、性交易服務者、於營業場所發生性行為者等);過去曾罹患性病;或性接觸對象有前述任一情形者等,請協助或轉介前揭民眾及早完成2劑M痘疫苗接種,僅接種1劑者,亦請儘速完成第2劑,以獲得完整保護力,M痘疫苗接種合作醫院名單詳見https://gov.tw/3SG。
M痘防治相關資訊與可運用指引及教材,請參閱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M痘專區(Mp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