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6歲童大量血便、內褲都是血 膠囊內視鏡揪「克隆氏症」作怪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6歲陳姓男童,上廁所時突然解出大量鮮紅色血便,父母趕緊將孩子帶至童綜合醫院就醫,經兒童醫學部小兒腸胃科胡書瑋醫師問診,男童並無明顯腹痛、腹瀉、體重減輕、便秘、發燒等情形,立即安排進大腸鏡檢查,發現大腸內有許多鮮血但是無明顯的出血原因,推測可能是來自小腸的出血。因此再進一步安排梅克爾憩室掃描及腹部電腦斷層等檢查,發現腹膜淋巴結十分腫大,推測可能是發炎性腸道疾病所造成。

男童上廁所時解出大量鮮紅色血便。(圖/童綜合醫院提供)

▲男童上廁所時解出大量鮮紅色血便。(圖/童綜合醫院提供)

胡書瑋醫師與家長討論後,再進行胃鏡以及膠囊內視鏡的檢查,但因為男童還不會吞膠囊,因此膠囊內視鏡經由胃鏡協助送入腸胃道內,經過一天,膠囊內視鏡也順利排出體外。胡書瑋醫師從內視鏡檢查影像中判讀發現,小腸有許多潰瘍以及出血的痕跡,研判男童罹患克隆氏症早期,用藥治療後,出血止住並控制病情,男童也順利出院,持續門診追蹤治療。

胡書瑋醫師表示,消化道出血分為上消化道出血以及下消化道出血,前者常伴隨上腹痛、噁心、嘔吐、吐血、解黑便的情況;後者則較易伴隨鮮血便、腹痛、腹瀉等情形。以個案男童的無痛性血便情況,臨床上會先懷疑是梅克爾憩室導致,這是一種先天性胃腸道畸形,發生比例約2%,男性多於女性,在孩童比較常見,常表現無痛性鮮血便或是腸阻塞的症狀。但最後診斷罹患的克隆氏症,是一種發炎性腸道疾病,在台灣發生比例約10萬分之4.7,好發於20至39歲的青壯年,少部分發生在兒童,男性多於女性。

箭頭所指處即為小腸潰瘍以及出血的痕跡。(圖/童綜合醫院提供)

▲箭頭所指處即為小腸潰瘍以及出血的痕跡。(圖/童綜合醫院提供)

箭頭所指處即為出血處。(圖/童綜合醫院提供)

▲箭頭所指處即為出血處。(圖/童綜合醫院提供)

胡書瑋醫師指出,克隆氏症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會造成腸胃道慢性及反覆性發炎,主要症狀是反覆發燒、腹痛與腹瀉,常伴隨一些肛門的合併症,如肛裂,瘻管,膿瘍等,但是發病初期常只有部分的症狀。此外,兒童在成長發育期間患病,長期腸道發炎就會造成營養吸收不良,所以兒童罹患克隆氏症也可能出現發育不良的狀況。

克隆氏症在整個腸道都有可能有病灶的出現,僅使用胃鏡及大腸鏡檢查常有看不到的死角疏漏,隨著疾病診斷工具的持續進步,現在有小腸鏡、膠囊內視鏡、糞便鈣衛蛋白檢測等工具可增加檢測的成功率。但兒童要進行檢查時,因為執行小腸鏡的難度較高,所以最適合使用膠囊內視鏡以及糞便鈣衛蛋白檢測。

膠囊內視鏡是一種小型的攝影機,用於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或腹痛以及慢性小腸病變的追蹤,吞下之後會不斷拍照,藉此檢查腸道內有無病灶,一般電力約10-12小時,通常足以將小腸整段完整攝影,每顆皆為單次使用拋棄式。單鏡頭的膠囊長度約2.5公分左右,雙鏡頭的膠囊長度約3公分左右,單鏡頭膠囊內視鏡2歲以上即可施作,目前健保採有條件給付;但若遇到無法靠自己吞膠囊的孩童,就需要透過胃鏡協助將膠囊送進十二指腸。

膠囊內視鏡(單鏡頭的膠囊長度約2.5公分左右,雙鏡頭的膠囊長度約3公分左右)。(圖/童綜合醫院提供)

▲膠囊內視鏡(單鏡頭的膠囊長度約2.5公分左右,雙鏡頭的膠囊長度約3公分左右)。(圖/童綜合醫院提供)

胡書瑋醫師呼籲,克隆氏症初期症狀與腸胃炎類似,若孩童出現長期反覆腹瀉、腹痛、甚至血便的症狀,家長就應提高警覺,適時由小兒腸胃科醫師診療。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直播中LIVE】台灣隊完封日本!奪12強冠軍 賽後兩隊記者會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