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父女同罹肺癌!家族史不容小覷醫:晚期肺癌五年關鍵存活率翻倍。(圖/canva圖庫)
一名青春年華,甫從台灣頂尖大學畢業的女學生,正慶祝考上理想的研究所之餘,卻在入學體檢時發現右上肺葉有一顆腫瘤,雖然她從不抽菸也未曾出現任何症狀,卻確診為肺腺癌。多年前,她的父親曾是EGFR基因突變的晚期肺腺癌,在歷經雙標靶接力治療和化療,得以保有長達七年陪伴家人的時光。正是這段經歷讓她深知早期發現和治療的重要性,儘管病情來得突然,她仍決定積極接受治療,同時不放棄追求學術夢想,樂觀面對。
TALENT研究揭肺癌家族史影響大高風險族群應及早安排LDCT
收治這對父女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內科主任暨胸腔內科主任暨肺癌團隊負責人涂智彥主任分享,不吸菸者仍罹肺癌,是全球日益嚴重的威脅,尤其以東亞地區來說,除了吸菸、致癌環境外,「肺癌家族史」是目前所知最重要的危險因子。根據衛福部「台灣從不吸菸者肺癌篩檢試驗(TALENT)」研究發現,有家族史的肺癌發生率為3.2%,高於無家族史的2.0%;其中在女性、肺癌家族史和年紀超過60歲的族群,肺癌風險更高。
整體來說,早期發現是提高肺癌存活率最有效的方法,國健署自111年7月1日起針對高風險族群提供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LDCT),涂智彥主任指出,若依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及肺癌學會的共識,建議45歲以上且一等親有肺癌家族史的民眾,無論有無補助都應安排定期篩檢,若能及早發現,五年存活率高達九成以上。
跨國研究數據力挺 2+3雙標靶接力助晚期肺癌突破關鍵五年
晚期肺癌的三大治療,主要就是標靶、免疫與化療,初確診時,醫師會依據病友的基因檢測和免疫表現高低來提供個人化精準醫療。特別是符合標靶藥物的族群,現今治療選擇相當多樣化,以最常見的EGFR突變為例,第一線就有五種標靶藥物,病友應與醫師詳細討論,若有任何經濟、副作用的考量,都應主動與醫師說明,方能擬定最適切的治療決策。
「二代加三代之後再接化療,超過五年不是夢!」涂智彥主任說明,韓國RESET研究及多個跨國研究蒐集到的數據皆顯示,第一線使用第二代口服標靶藥物,待出現抗藥後再接力使用第三代口服標靶,透過2+3雙標靶接力治療,不僅可大幅延長口服標靶藥物的時間,後續也還有免疫、化療等其他治療選擇,整體存活期超過關鍵五年,也協助病友朝向十年慢活邁進。
跨專科精準肺癌治療醫:不放棄才能看見希望
隨著肺癌治療慢病化管理,精準醫療不僅能準確靶向癌細胞,同時對健康組織的損害相對較小,減少了治療的副作用,不僅大幅延長病友的存活期,更讓病友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而量身訂製的個人化治療策略,也成為慢病化管理的關鍵,跨專科醫療團隊透過共同照護,監控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向,確保病情穩定。
涂智彥主任也鼓勵病友不要放棄希望,肺癌的治療日新月異,興許半年後又有新的藥物問世,抱持開放的心接受可能的治療選擇。早期發現當然是最好,但即使是晚期也並非無藥可醫,現已有多樣化的治療選擇,醫院端透過跨專科共同照護,提供良好的治療環境,呼籲病友積極共同面對挑戰,把握每一天,活得久、活得有品質也活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