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不少人切開肉類後,偶爾會發現肉片表面出現「彩虹光澤」,擔心肉可能遭到汙染,但這其實是正常的光學現象。(圖/翻攝自pixabay)
不少人烹煮肉類時,偶爾會發現肉片泛出「彩虹光澤」,讓人擔心是肉壞了。食安專家「韋恩」解釋,肉表面出現彩虹或螢光綠光澤,並非腐敗或含有重金屬,民眾不用太擔心,這也顯示切肉的廚師刀法快、肉新鮮,以牛肉為例,「腱子肉」及「後腿肉」最容易發生這種情形。
食安專家韋恩在部落格《韋恩的食農生活》提到,有時用刀子將熟牛肉切開後,發現其表面出現「彩虹或螢光綠光澤」,民眾不用擔心,在國外稱之為「rainbow beef」或「iridescent beef」,並非重金屬汙染或腐敗肉的綠斑,而是物理性的光學現象。
▲韋恩解釋,肌纖維的剖面呈現八角型,被刀切斷後會形成稜鏡狀結構,光線容易被分光,因而出現彩虹光澤,屬於正常現象。(圖/韋恩的食農生活 授權提供)
韋恩解釋,肉(肌肉)是由一束束的肌纖維構成,肌纖維的剖面呈現八角型,若用鋒利的快刀切斷肌纖維,肌纖維的斷面會形成稜鏡狀結構,在特殊角度下,光線會被分光而呈現這種特殊顏色,以牛肉為例,越靠近關節筋膜部位的肉,越容易發生這種情形,例如「腱子肉」及「後腿肉」,民眾看到彩虹肉別擔心,「要感謝切肉的廚師刀法很快,肉很新鮮,大口享用就是了。」
農業部官網也曾發文破解迷思,指牛肉屬於八角型結構體,而且含有微量金屬元素,出現綠色彩光是正常物理現象,不過肉品若遭到微生物污染,也可能呈現綠色,但同時伴隨不良氣味、黏液等其他狀況,稍加觀察與嗅聞,就能區分牛肉是否腐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