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洪素珠辱榮民事件挑動族群對立的敏感神經,也引發國內對於反族群歧視法的探討,法案的擬定目的在於希望社會能藉由對話、激辯的方式,消除仇恨的言論及行為。在反歧視相關法規尚未決議前,或許能先從各國的執法經驗做為借鏡,如法國反歧視法規的類型就涵蓋了20種,且在私領域,對任何歧視性的言論或肢體攻擊亦會予以嚴懲。
▲法國巴黎「平等與反對種族歧視」遊行。(圖/路透社/達志影像)
由多元民族所組成的法國,反歧視的相關律法相當嚴謹,在職場、教育、住房、公共服務等場域共禁止20種歧視,包括年齡、外表、人種、國籍、種族、宗教、健康狀態、性別認同、性傾向、懷孕、家庭狀況、身心障礙、姓氏、性別、工會活動、基因特徵、習俗、政治意見、出身及居住地。簡言之,無論你身處何處,只要涉及上述任何一點歧視的言論,都有可能觸犯歧視的罪刑,也就是連雇主都不能詢問求職者的私事,為的就是讓平等人權獲得最大的保障。
反歧視的主管機關為法國人權保護官署(Defenseur des droits),其設置的目的在於保障受國家、團體或個人所侵害的人權,並促進平等,使法國人權的保障機制更為完善。而涉及歧視者,依據現行法令,可處以一年有期徒刑與4萬5000歐元(約新台幣164萬元)的罰金。
針對反歧視的案例在法國層出不窮且不分層級、領域,包括近來17位前任女閣員出面反制政治圈的性騷擾、性別歧視;此外,也有最新提案建議將含有性別歧視和暴力侵害婦女的電腦遊戲進行分級,並且貼上相關標籤,讓消費者在購買的時候能夠區分,且限制18歲以上才能夠購買。(整理:實習編輯辛軍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