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部分負擔調高1年挹注健保52億 醫改會3聲明嘆「東拼西湊」填財務空洞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部分負擔新制上路一年,增健保收入52.7億元。醫改會憂心漲民眾部分負擔「只填了健保財務空洞」(示意圖/資料照片)

▲部分負擔新制上路一年,增健保收入52.7億元。醫改會憂心漲民眾部分負擔「只填了健保財務空洞」(示意圖/資料照片)

健保門診藥品、急診部分負擔調高去年7月上路,健保署昨日報告1週年初步略見分級醫療成效,民眾到基層診所求診占比微升,醫院急診輕症比例也下降,除了急診壅塞有改善外,整體部分負擔增加健保收入52.7億元。不過,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醫改會)卻認為以價制量效果沒有發生、對分級醫療無效、急(重)症急診壅塞不能解決,直言漲民眾部分負擔「只填了健保財務空洞」。

健保署醫管組組長劉林義表示,彙整去年7月至今年6月負擔新制上路1週年的數據,成效如下:促進分級醫療:基層門診就醫件數占率,實施前後自70.17%上升至70.39% (增加0.22%); 慢性病人於基層診所就醫率,則自38.85%上升至43.46% (增加4.61%)。改善急診壅塞:各層級醫院急診輕症(檢傷分類4、5級)占率皆較疫情前一年下降,降幅自2.27%至6.43%。

避免藥品浪費: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平均藥費自111年884元,降至113年842元。改善付費公平性及健保財務:部分負擔占醫療費用比率皆較實施前上升,醫學中心自13.9%上升至16.1% ,區域醫院自10.4%上升至12.2%,地區醫院自5.6%上升至6.7%,基層診所維持不變。整體部分負擔增加健保收入52.7億元。持續保障弱勢:重大傷病及低收入戶等維持免部分負擔,中低收入戶及身心障礙者就醫皆不受影響。

醫改會今日下午表示,部分負擔上路一年,目前看來對分級醫療無效,並發出已下3點聲明。

1、以價制量效果沒有發生

李伯璋前署長曾強調,提高部分負擔可以落實使用者付費精神,以減少民眾就醫次數、促進分級醫療、改善急診壅塞。事實上並沒有發生,民眾荷包雖扁了,門診負擔每年平均增加299元,但現在門診就醫次數卻還是108年以來的新高,較108年度增加0.9次。醫改會強調醫療是剛性需求,生病通常還是會就醫,與一般消費行為不同,這也是政策的限制。改善醫療資源耗用的方法很多,政府卻選擇用低效的作法,這也是部分負擔為什麼被稱為「殭屍理論」。

2、對分級醫療無效

健保署指出,112年下半年部分負擔新制實施後,基層門診就醫件數占率有增加,但實際上基層占率比疫前,108全年、109上半年都還來得低。署方忽視了疫情造成的就醫量下滑,並用低標來當作比較年度,卻不完整討論疫情發生前的狀況。醫改會認為健保署東拼西湊、調整參考年度,就是為了突顯政策有效的假象。這不是保險人應有之舉,誠實為上策,不用勉強說政策有效。

3、急(重)症急診壅塞不能解決

健保署表示,在大醫院急診輕症病人有減少,所以有改善急診壅塞。但從同一份數據來看,可發現醫學中心急重症病人的暫留急診時間是近年最長,檢傷一級達到15.43小時,已遠超出小於8小時的健保品質建議。醫改會與急診醫學會等多個團體都曾指出,台灣的大醫院急診壅塞主要型態是「上不去」,也就是住院待床壅塞。成因也很複雜,包含醫院床位管理政策、人力等系統性問題。減少輕症病人湧入急診室造成擁擠,不會等於改善急(重)症急診壅塞的問題。

醫改會呼籲,健保署在新制上路後,應更深入的監測減少了多少必要或非必要醫療,與民眾規律就醫的變化,在資料的解讀上應更為謹慎,政策設計應避免重蹈覆轍。避免漲民眾部分負擔,只填了健保財務空洞。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