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媒體人鍾志鵬 台北報導
亞洲第一次,臺灣第一次,2024年SWS國際濕地科學家年會11月11日起將在在台北舉辦。到時候有超過500人的國際重量級學者齊聚台北,臺灣在世界的知名度會更上一層樓。系列活動之一「天地大美:生態的餽贈展」由全球前2%的台師大特聘教授為已在天堂的母親黃素梅辦展,催淚動人。
▲在藝術裡看見臺灣永續之光「天地大美:生態的饋贈——黃素梅袁金塔聯展」(圖/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提供)
方偉達教授是台灣濕地研究專家,也是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亞洲主席。更是
臺灣之光「全球前2%的頂尖科學家(World’s Top 2% Scientists)」。這次「天地大美:生態的饋贈——黃素梅袁金塔聯展」:打造臺灣生態藝術的視覺盛宴
是2024年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SWS)臺北年會舉行系列活動。展覽將於2024年11月6日至11月16日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館展出。
▲「奇珍異禽」展示黃素梅筆下形態各異的奇珍異鳥,表達對台灣這片土地深深眷念。(圖/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提供)
方偉達母親黃素梅擅長花卉、鳥獸等寫意水墨 常以本土生態入畫
在當前全球環境變化的背景下,越讓人愈發意識到自然界的脆弱珍貴。地球上的生態系統,承載著無數的生物多樣性。這裡是珍稀鳥類的棲息地,也是各類植物和動物的家園。透過展覽,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傳統水墨花鳥詩書畫藝術耕耘者黃素梅筆下翱翔的奇珍異鳥。感受台灣這片土地之間的深厚聯繫。
「奇珍異禽」展示黃素梅筆下形態各異的奇珍異鳥,表達其對於台灣這片土地的深深眷念。更可以發現作品的主題表現更貼近臺灣本土的意趣氣息。擅長畫出臺灣特有種鳥類,如台灣藍鵲、帝雉、藍腹鷴、黑面琵鷺等知名物種。
方偉達教授談母親:
Q1:將母親的畫作,展示,看到一幅幅畫呈現,有什麼感動?
A1:這次展覽從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借出16幅的畫作過程當中,非常感謝當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湯曉虞主任、方國運主任,以及現在改制為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楊嘉棟所長、薛美莉研究員兼組長在展覽期間的協助。回想起2012年和2015年,曾經陪同母親黃素梅女士和父親方薰之將軍,一同到南投集集和台南七股進行母親的水墨畫畫展,展覽台灣的珍稀鳥類繪畫,展覽過程歷歷在目。母親將所有畫作,捐贈給政府。如今16幅真蹟,包含帝雉、藍腹鷴、黑面琵鷺等臺灣珍貴的鳥類畫作,重新展現在世人的面前,心中的興奮和感動,可說是言語和筆墨難以形容。
Q2:母親的山水畫作,對你投身環教濕地領域有什麼影響?
A2:母親是家中的精神支柱,從母親身上,我學到終身學習的精神。當年在1960年,母親生下大哥,當時報上刊登教育部公費留學考試第一名名字是「丘宏達」,後來成為大哥和我的名字都各取一字「宏」、「達」。我和我大哥,也都先後成為教育部公費留美博士。我的大哥方偉宏博士,是臺灣大學醫學院的教授,專長在癌細胞核酸自動修復,指導教授是美國杜克大學的諾貝爾獎得主莫德里克博士(Dr. Paul Modrich)。我大哥最常講的話是「嚴師出高徒」。他是前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理事長,同時也是前亞洲鳥盟副主席。在母親畫畫的過程當中,他都會指點一二。我在2005年剛拿到德州農工大學生態系統科學與管理博士,陪同母親去陽明山公園,她指著園藝栽培,問我植物的名字,我一問三不知,她當場說:「你這個叫做什麼生態博士?」讓我非常羞愧。她也一一當場指導我栽培植物的名稱和特性,也讓我更加對於大自然進行研究的謙遜。今年(2024年)我能夠獲得史丹佛大學認證「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我更加感謝母親的循循善誘和嚴厲教誨。
Q3:作爲2024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SWS)臺北年會系列活動,期待這個展傳達什麼?觀賞者感受到什麼?
A3:濕地科學研究,不離生態教育、環境教育,以及環境藝術的共同滋養。如果沒有藝術的陶冶、文化的養成,那麼科學研究,不過是冷冰冰的數據實驗,距離人類的永續發展,更加的遙遠。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是全方位的學會,我是亞洲委員會的主席,非常重視亞洲濕地教育、濕地藝術,以及濕地文化的涵養。我希望見到亞洲跨領域濕地科學研究,包含文化、藝術、音樂,以及原住民傳統生態智慧,讓濕地研究可以可長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