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益贍
美國總統選戰結果出爐,川普在得票上以顯著差距贏得大選,也全部拿下選前七個搖擺州的選舉人票。美國選後的最大變數川普落選的政治動盪因素消失,也讓美股全面大漲!事實上川普陣營在槍擊事件之後,成功塑造其成為為美國英雄的人設,讓川普聲勢一直維持在高點,川普穩紮穩打,後期也沒出現什麼過激言論,就可判斷其勝券在握。反觀槍擊案逼得民主黨不得不換下拜登,改提名副總統賀錦麗上陣。而選前換將是大忌,賀錦麗的魅力及爆發力都不足,無法再在短時間形成聲勢,種種因素種下敗因。就連敗選之後也無公開談話,有失做為政治人物的風範,更不用說足以擔任美國總統了!
▲川普成功學曝光:給人機會不必在乎他是誰。(圖/翻攝自Donald J. Trump臉書)
除了選戰策略的問題之外,川普當選最主要的還是反映了當前美國國內的民意的走向:
在內政上,移民所導致的各種社會問題,好萊塢明星醜聞對於傳統價值的衝擊,加上賀錦麗代表的女性及少數族裔身份,川普的當選代表美國民眾選擇了保守主義的價值取向;而烏俄戰爭的持久化和以色列在選戰後期針對黎巴嫩真主黨無差別式的攻擊,都讓美國民眾對於介入歐洲及中東戰場的正當性產生懷疑,這更有利於主張美國應該收保護費的川普陣營,外交及軍事上的孤立主義,可能成為未來川普當選之後處理國際事務基調。而且川普透過經濟上的保護主義,主張收取高額關稅,提高美國產業競爭力及就業機會,比起民主黨的科技管制與補貼,簡單易懂且更吸引藍領勞工的支持!
▲賀錦麗。(圖/翻攝自Kamala Harris臉書)
價值上的保守主義、外交上的孤立主義和經濟上的保護主義,再加上川普善變及唯利是圖的商人性格,讓全球國際政治陷入集體焦慮之中,更關乎未來台海安全的美中台三方關係的變化。但筆者認為,這些變化都圍繞著不變的美中對抗戰略格局(川普所說的:讓美國再次偉大,而競爭對手就是中國!),在戰術上的差異而已。甚至許多都是川普的選舉語言,未來是否會被執行,都是個問題。
例如大家最在意的在國防上的所謂保護費說法,在執行上川普會要求盟國增加國防預算(是否是GDP的10%,也是商人在談判過程中的話術),主要是要求購買美國生產的武器,以扶植美國軍工產業,並在區域培養軍事代理人足以和區域強權(俄羅斯、伊朗、中國)抗衡,以降低美國的全球防衛責任。而在防止中國軍事擴散到太平洋的第一島鏈國家,會扶植以日本為核心,結合南韓、台灣、菲律賓來,提高區域國家的防衛能力。
▲川普「保護費說」不利台?學者:盼台提升國防預算
另外在經濟上對於中國的圍堵態勢仍然不變,只不過從民主黨發動的晶片戰爭:透過技術管制和補貼政策,壓制中國科技業的發展,更擴大成為全面性的貿易戰爭:透過提高關稅(例如對中國汽車課予100%進口關稅),增加美國產品的競爭力,逼迫產業對美投資,在美國本土設廠增加就業機會。但事實上提高關稅反而會讓對手採取報復性措施,而形成全面性的貿易壁壘,反而會導致美國全球化的品牌產品受到打擊,所以川普主張的提高關稅,還是商人式談判語言,主要還是希望國際大廠能在美國擴大生產,例如:特斯拉、台積電。
所以,筆者建議賴政府相關國安單位必須看清局勢,並透過政策推動把危機化為轉機。在外交上:美中對抗格局下,台灣海峽是國際海域的國際共識不致改變,持續推動國際上雙重承認的基礎: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並未涉及台灣。但要防止歐盟、中東國家因為美國孤立主義,在國際政治上傾向中國。在國防上,如何與立法院達成共識增加國防預算,並在與美國採購武器合約中,可以附帶採購台灣相關零組件,甚至是在台灣設置維修或組裝工廠,以帶動台灣軍工產業升級自製能力。在經濟上:要加快與美國FTA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以避免提高關稅對台灣的衝擊;並因應美中貿易戰的開打,輔導企業轉移生產基地,建立非紅供應鏈以賺取貿易稅差利得。
▲台積電及台股股市。(圖/資料照)
所以,在面對川普當選美國總統的變與不變中間,台灣做為世界半導體生產中心加上台灣產業的靈活性,只要政府的政策能夠因應調整,必能在此國際變局當中,獲得最大空間!
《作者簡介》張益贍,前民眾黨中央委員,前台北市政府柯文哲市長室顧問,前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