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醫認證「基因」真會害霸凌!另「1因素」也關鍵:很多人要小心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北分署署長謝宜容涉霸凌案,引發外界對霸凌的關注。(圖/勞動力發展署北分署提供)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北分署署長謝宜容涉霸凌案,引發外界對霸凌的關注。(圖/勞動力發展署北分署提供)

近來勞動部、衛福部等部會,甚至國營事業傳出職場霸凌事件。為什麼有人喜歡霸凌?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的確與「暴力基因」或「戰士基因」有關。有些人天生就更容易霸凌他人,這主要是稱為「暴力基因」的 MAOA基因所造成。但他也強調,基因只是造成一個傾向,會不會有霸凌跟暴力行為,還跟後天因素有關。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其臉書表示,MAOA基因負責分解大腦中的多巴胺和血清素,這些神經遞質會影響情緒調節和行為控制。MAOA基因在人群中有2種主要表達形式 : 低表現型和高表現型。低表現型酶的人的活性較低,情緒控制能力下降,易出現衝動或攻擊行為。高表現型酶的人活性較高,對情緒的影響相對穩定。

但他也表示,基因只提供了行為的傾向,但環境才是真正的關鍵。研究顯示,環境和基因之間的交互作用才是影響霸凌行為的主要因素。基因可能讓人更容易有某些行為傾向,但是否會表現出來,環境才是決定性因素。

若一個人在童年時期經歷過暴力或忽視,例如父母的虐待或同學的欺凌,長大後可能會把霸凌當成自保的方式。然而,良好的教育可以有效「修正基因」。即使一個人攜帶高風險基因,若成長在充滿愛與支持的家庭環境裡,也未必會成為霸凌者。

此外,MAOA這個基因也有正面的作用。加州理工學院的一項賭局實驗中,研究者發現,當面對高勝算的選擇時,低表現型會比高表現型做出更精準、更理性的決策。簡單來說,這些「戰士基因」的攜帶者雖可能較衝動,但在高風險情境下,反而能冷靜地做出更明智的選擇。這意味著,低表現型基因的作用並不僅僅是讓人更具侵略性,它可能還與高風險情境中的決策能力有關。

除了MAOA基因,其他基因也可能影響霸凌行為,例如「SLC6A4」基因(血清素運輸基因)和「DRD4」基因(多巴胺受體基因)。SLC6A4的短型變異會讓人情緒不穩,容易在壓力下失控;而DRD4的某些特殊變異可能讓人更愛冒險或支配他人。

張家銘表示,霸凌行為並非命中註定,即使基因可能讓人更容易衝動或冒險,但行為是可以被改變的。引導他們發揮優勢,例如幫助低表現型酶的人在危機處理或高風險投資中發揮精準判斷力,可以讓基因的影響變成正向力量。同時,提供穩定的成長環境和心理輔導,也能幫助這些人以健康的方式處理情緒。

更多新聞:懶人包/政府單位職場霸凌連環爆!職場霸凌是什麼、如何應對及申訴?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透過守門123步驟-1問2應3轉介,你我都可以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

※ 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
※ 張老師專線:1980
※ 生命線專線:1995

※ 拒絕霸凌 你我有責 ※

#公務員之死!職場霸凌案延燒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