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中心/邱美銜、林瓊玉報導
冬至佳節即將來臨,澎湖縣西嶼鄉竹灣社區於本周舉行了傳統的冬至搓湯圓活動,今年共準備了700台斤的糯米團材料,由30餘位志工在凌晨三點集合,分工合作完成揉團、搓湯圓、捏雞母狗等工序,充分展現社區的凝聚力與傳統技藝。湯圓圓潤飽滿,而象徵六畜興旺的「雞母狗」更是形態多樣、栩栩如生。
▲「雞母狗」與湯圓。(圖/翻攝自西嶼鄉公所粉絲專頁)
「雞母狗」的製作是澎湖特有的飲食文化,起源於先民生活困苦時,以糯米團代替三牲祭拜祖先。這些捏製成雞、狗等動物造型的作品,寓意祈求來年六畜興旺、五穀豐登。隨著時代演變,「雞母狗」的造型越來越多元,不僅包含豬、鴨、兔子等農畜,還加入了乳牛、鯉魚、甚至小熊與貓熊等卡通化的形象,成為全民創作的藝術日。「雞母狗」的名稱來自其取材及寓意,以糯米揉製而成,寓意「雞母」的繁衍能力,加上澎湖人傳統的製麵技藝,創造了這項別具特色的節慶食品。
▲澎湖習俗在冬至製作「雞母狗」與湯圓。(圖/翻攝自西嶼鄉公所粉絲專頁)
冬至的湯圓,除了象徵團圓,也是一年一度冬至祭拜的重要祭品。根據《澎湖紀略》的記載,澎湖人在冬至日以湯圓祭拜祖先,並將湯圓黏於門窗上,稱為「餉虛耗」,意在懷柔惡鬼,祈求來年平安順遂。而孩子們則利用剩餘的米粉製作人偶或動物,稱之為「雞母狗仔」,蒸熟後成為孩童的玩具與點心。這些造型各異的創作品,不僅展現了居民對生活的熱愛,更凝聚了家人共同參與的歡樂氛圍。
▲蒸熟的「雞母狗」與湯圓。(圖/翻攝自西嶼鄉公所粉絲專頁)
如今,「雞母狗仔」成為西嶼竹灣、吉貝嶼等澎湖離島特有的供品,每年冬至這一天,全社區攜手製作湯圓與雞母狗,延續這項古老而深具文化意涵的傳統。不僅是長輩們傳承技藝的時刻,也是年輕一代重新認識家鄉文化的機會。
【寶島神很大】最貼近生活、關係你我的民俗文化節目,每週三22:15三立台灣台29頻道
►按讚寶島神很大粉絲團,掌握最新消息:https://bit.ly/3n9Sb9C
►訂閱寶島神很大Youtube頻道!神影片週週更新:https://pse.is/4c9hq5
★三立新聞網/寶島神很大提醒您:
民間信仰請酌量參考,不過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