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電動化轉型挑戰與機遇:美國交通產業迎接綠色未來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圖、文/永續新聞網 

近年來,全球電動車市場發展備受關注,儘管短期內出現波動,需求起伏不定,部分製造商在產能調配上面臨挑戰,但長遠來看,電動車普及的趨勢仍然明確且穩健。

全球電動車市場雖面臨短期挑戰,但在政策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及技術進步下,長期普及趨勢穩健明確,將為可持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圖/永續新聞網提供)

▲全球電動車市場雖面臨短期挑戰,但在政策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及技術進步下,長期普及趨勢穩健明確,將為可持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圖/永續新聞網提供)

根據美國聯邦數據,目前全美登記在冊的各類車輛超過2.83億輛,包括轎車、公車、卡車及摩托車等。其中,輕型車輛(如乘用車與輕型卡車)的平均車齡已超過12年,而車主持有同一輛車的時間平均約為8年。汽車購買或租賃對大多數消費者而言是一項重大的經濟決策,發生頻率遠低於其他技術產品(如智慧型手機或LED燈泡)。這也是電動車普及進程相對緩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據最新數據,今年第三季度,電動車佔新車銷售總量的8.9%,較去年同期增長1個百分點。相較於五年前電動車市佔率不到2%的情況,這一增長速度已顯示出穩定的發展態勢。然而,即便所有新車銷售均轉為電動車,考慮到數以億計的車輛存量及自然更替周期,全面實現電動化仍至少需要數十年時間。

基礎設施建設與政策支持並進

隨著電動車產業的發展,充電站等相關基礎設施的擴建也將同步推進。歷史經驗顯示,美國州際公路系統的建設耗時數十年,農村電氣化進程同樣歷經多個階段。電動車的普及與基礎設施建設齊頭並進,將是一項長期而全面的工程。

專家指出,市場需求與生產規模的匹配、充電設施的普及、消費者認知度的提高,以及政策的穩定性與支持力度,都是推動電動車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聯邦、州及地方政府的相關政策將對市場走向與發展時機起到關鍵作用。

推動電動化轉型的多重優勢

推動電動車普及的主要原因在於其顯著的環境與經濟效益。電動車的碳排放量遠低於傳統燃油車,且維護成本更低,無需更換機油,機械故障率相對較低。此外,電動車電池在緊急情況下還可作為臨時電力來源。儘管電動車並非完美,但與混合動力車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一樣,具有明顯優勢。

除了電動車,未來交通運輸領域也將需要多元化的解決方案,包括增加步行空間、規劃專用自行車道及完善公共交通系統,實現更全面、可持續的交通網絡。

長期戰略布局,穩步推動產業轉型

專家指出,由於現有車輛存量龐大,且車主換車頻率相對較低,電動車的普及進程需要耐心與戰略規劃。未來數十年內,美國需要有效利用這一過渡期,全面提升電力基礎設施建設,擴大電動車生產規模,研發更經濟實惠的車型,標準化充電設施,優化電價機制,並針對電動車技術推動消費者教育及相關人才培訓。此外,電動車電池的回收與處理,以及長期融資機制的建立,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重要課題。

目前,美國已有超過350萬輛電動車投入使用,市場上可供選擇的電動車型號較十年前大幅增加。同時,電動車充電設施的建設也正在加速推進。

穩步前行,迎接未來機遇

儘管電動車轉型之路充滿挑戰,但長期發展趨勢清晰可見。從政策支持到基礎設施建設,再到消費者需求培育,各方需通力合作,穩步推動產業發展。

在這一過程中,時間是最大的挑戰,也為我們提供了全面規劃與佈局的機遇。專家強調,電動車產業的轉型需要耐心與協調,但其帶來的環境效益及經濟潛力將值得期待。未來,隨著基礎設施的完善及技術的進步,電動車市場將持續穩定成長,為全球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在全球電動化的大趨勢下,各國紛紛加速推動電動車的普及,致力於降低碳排放、應對氣候變遷。然而,電動車產業的發展既面臨政策、基礎設施、技術與消費者接受度的挑戰,也受到國際經濟環境與地緣政治影響。以美國為例,政策不穩定性可能對電動車的成長步伐產生波動,這樣的情況同樣值得台灣關注。

思享永續顧問服務公司的張滙苡顧問表示,對台灣而言,電動車產業的發展雖然具備一定的技術優勢,但也面臨獨特挑戰,例如充電設施普及不足、供應鏈依賴國際市場、以及消費者對電動車維修保養的疑慮等。同時,如何在政策支持與產業自主性之間取得平衡,也是台灣未來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此背景下,台灣應善用自身在半導體、電池技術等領域的強項,強化本土電動車供應鏈,並積極推動基礎設施建設與消費者教育。此外,政府需持續完善政策支持,與國際市場趨勢接軌,確保台灣在全球電動化浪潮中佔有一席之地。 唯有在政策、產業與市場的多方協同下,台灣電動車產業才能克服挑戰,把握綠色經濟帶來的機遇,為全球永續發展貢獻力量。

#ESG永續新浪潮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立院大現場直播中LIVE】立法院審議長輩免健保費、揭弊者保護法等四案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