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唐家興報導
▲清朝是如何馴服強大的蒙古?令人好奇!(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在成吉思汗的領導下,蒙古人建立了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龐大帝國,其軍事力量之強大,令世界為之膽寒。然而,到了明朝時期,蒙古人卻開始走下坡路,不僅人口銳減,而且屢遭明軍的打擊。直到清朝建立後,蒙古人才重新崛起,並成為清朝統治的重要助力。那麼,清朝是如何馴服蒙古的呢?喇嘛教在其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明朝歷代皇帝都試圖以武力征服蒙古,但蒙古人驍勇善戰,這種方法顯然行不通。清朝則採取了雙管齊下的辦法,一方面和蒙古進行聯姻,以此來拉攏蒙古,另一方面就是讓蒙古人信仰佛教,改變他們天生的尚武品行。
元朝在征服西藏之後,很多蒙古人開始信仰西藏地區的黃教,性情逐漸變得溫順起來。到了康熙時期,清朝更是制定了「興黃教以安眾蒙古」的策略,在蒙古地區建立了大量的喇嘛寺廟,不斷提高喇嘛的政治地位,鼓勵更多的蒙古人出家為喇嘛。
▲康熙時期,在蒙古地區建立了大量的喇嘛寺廟。(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清朝規定,如果有人出家為喇嘛,便可以減免徭役,因此很多蒙古人開始出家做喇嘛。從此,信仰黃教的蒙古人越來越多,也因此改變了他們那種尚武的性格,朝廷想要控制他們,也變得簡單許多。
然而,這樣的政策也帶來了一個新的後果,那就是蒙古人口的銳減。由於大量的蒙古人出家為喇嘛,而喇嘛又不能結婚生子,到了滿清中後期,蒙古人口銳減兩百萬,和成吉思汗統治前的人口相當。這樣的政策,表面上是為蒙古人謀福利,但實際上卻讓他們逐漸趨於溫順,為清朝的統治帶來了更大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