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永續新聞網
2024年12月結束塑膠污染的全球性努力迎來決定性時刻。本周,近200個國家的代表將齊聚韓國釜山,參加第五次且是最後一次塑膠條約談判。這項談判旨在為2022年聯合國環境大會通過的決議制定具體條約文本,力求在2024年底前達成共識,開啟國際合作的新篇章。
▲波釜山會議將決定全球塑膠條約的未來,力求通過國際合作和法律約束應對日益嚴重的塑膠污染危機。(圖/永續新聞網提供)
塑膠污染:全球性危機
塑膠污染問題正以驚人的速度加劇。全球每年約有4億噸塑膠廢棄物被丟棄,大量流入海洋、生態系統與土壤中,對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長期威脅。塑膠污染不僅影響自然環境,還對依賴清潔水資源和健康土壤的社區造成深遠的經濟和社會影響。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報告指出,塑膠廢棄物的處理與治理面臨巨大挑戰,特別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因資源有限,回收與處置基礎設施發展滯後。這些國家往往是塑膠污染的重災區,卻缺乏足夠的資金和技術應對危機。
塑膠經濟的全球化特徵使得單一國家的措施難以奏效,國際間的協同合作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然而,從過去的談判進程看,部分依賴化石燃料行業的國家以及石化業的強力遊說,成為阻礙達成全球協議的主要因素。
釜山會議的三大關鍵議題
在本次釜山會議中,與會代表將聚焦三大優先議題,這些議題對條約的最終成型具有決定性影響:
1.決策機制的改革
目前談判採用全體共識的決策模式,導致進程緩慢,尤其當少數國家對主要議題持反對意見時,決策幾乎停滯不前。專家建議,引入多數投票機制,以確保在大多數國家達成共識的情況下,能迅速推進決策。這一改變將提高談判效率,避免因部分國家的阻撓而拖延全局。
2.資金支持與責任分擔
塑膠污染對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影響尤為嚴重,而這些國家在治理過程中往往資金匱乏。談判需要明確資金來源,包括如何為過去造成的塑膠污染提供補償,如何支持新措施的落實,及如何提供必要的技術和能力建設。
此外,私營部門在塑膠經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探索創新的融資模式以支持條約的實施,也成為談判的重要部分。這不僅關乎公平,也關乎條約的可持續性和可信度。
塑膠生產的減量研究表明,減少原生塑膠聚合物的生產,是遏制塑膠污染最有效的方式。僅僅依靠改進廢棄物管理系統,無法根本解決問題,條約必須聚焦於源頭減量,限制一次性塑膠製品的生產與消費。
其他關鍵問題
除了三大核心議題,條約還需對以下方面達成一致:
(1)制定標準,識別有害、非必要及可避免的塑膠產品;
(2)禁止塑膠材料中含有的有害化學物質;
(3)取消對一次性塑膠製品的補貼;
(4)確保非正式廢棄物回收行業的工人利益在轉型過程中得到保障。
這些議題的解決不僅關乎條約的執行效果,也關乎國際社會對環境治理的承諾與行動力。
塑膠條約的未來與全球責任
釜山會議被視為全球應對塑膠污染的最後機會。聯合國環境大會的一名高級代表表示:「塑膠污染是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只有通過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全球條約,我們才能真正應對這一危機。」
儘管挑戰重重,國際社會對條約的期望從未如此高漲。環保組織、政策制定者和普通民眾都在密切關注會議的進展,期待釜山會議能為結束塑膠污染帶來歷史性突破。
本次談判的成敗不僅決定了人類與塑膠污染之間的未來關係,更象徵著全球環境治理的方向與承諾。釜山會議的結果將成為人類歷史上對抗環境危機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