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不是澱粉、甜食!醫喊「5營養食物」狂分泌胰島素:害糖尿病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越來越多人了解高升糖指數,以避免血糖升高。(示意圖/Pixabay)

▲越來越多人了解高升糖指數,以避免血糖升高。(示意圖/Pixabay)

越來越多人知道胰島素的重要性,會防範高升糖(GI)食物,但醫師李思賢表示,高GI食物能偵測碳水化合物對身體的影響,但並不代表蛋白質與脂質對身體沒有影響,民眾應注意「低GI卻高II(胰島素指數)」的食物,例如高蛋白粉、低脂牛奶、牛肉、起司、優格等,這些食物在改善胰島素阻抗時不宜多吃。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在其臉書表示,雖然升糖指數(GI)非常實用,但缺點是只能偵測碳水化合物對身體的影響,因為只有碳水化合物有顯著的GI值。蛋白質和脂質的GI值近乎為0,這不代表蛋白質與脂質對身體沒有影響。例如,牛肉的GI值為0,但其II值卻高達34。「因此,有些糖尿病患者希望通過食用牛肉控制血糖,卻適得其反。」

他表示,因此,「低GI卻高II」的食物值得注意,例如高蛋白粉、低脂牛奶、牛肉、起司、優格等,這些食物在改善胰島素阻抗時不宜多吃。

李思賢表示,一篇發表於2024年《Nutrients》期刊的綜述文獻顯示,食物的胰島素指數與實際觀察到的胰島素反應,顯著相關,而碳水化合物並不是胰島素反應的顯著預測因子。這顯示,胰島素指數在第一型糖尿病、胰島素阻抗、第二型糖尿病的預防和治療上,比單純的碳水化合物攝取量更具價值。

此外,一篇發表於2016年《Journal of Diabetes & Metabolic Disorders》的研究,探討了飲食胰島素負荷和飲食胰島素指數與胰島素抵抗風險的關聯性。研究發現,會產生高胰島素的飲食方式,可能增加胰島素抵抗及相關代謝疾病的風險。

但他也提醒,胰島素指數也有其缺陷。第一,測量時間的限制,因為胰島素指數只能測量吃後2小時內的胰島素水平。若食物的油脂含量高,初期刺激的胰島素分泌較低但時間較長,則無法預估2小時後的影響。

針對是否應避免高胰島素指數的食物,李思賢表示,更好的方式是根據每個人的生理狀況來判斷。若有胰島素阻抗問題,食用低胰島素指數的食物是明智的;但若已經過瘦或缺乏胰島素,高胰島素指數的食物可能有益。

《祝你健康》粉專上線囉!快來追蹤 馬上掌握健康資訊

 

點擊收看【完整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W7vD88VWJg&t=79s

▼【祝你健康】「下肢1病症」有致命風險!醫示警「糖尿病、高血壓」:是高危險族群!「關鍵1招」可以保命!(影片來YouTube-祝你健康頻道,若遭移除請見諒)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