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亭儀、姚仁祥/採訪報導
說到新創和科技很多人可能會先聯想到美國,但在「全球創新調查指數」中瑞士已經連續拿下5年冠軍,新創公司數量更是屢創新高,「蘇黎世」就有個科技企業孵化器「蘇黎世科技園區」,剛起步的新創企業不只可以減免35%租金,還能有市場及創業諮詢,同時也訂定一旦事業步上軌道,就得搬離的流動機制,以協助更多年輕創業,一圓當老闆的夢想。
上班時間玩起射擊遊戲跟同事捉對廝殺,被選為瑞士前十大潛力新創公司Dacuda辦公室看不到「規定」,即使是研究怎麼「玩」玩具,或許都可能成為工程師靈感來源。手機自拍連結3D列印就能複製臉孔,但立體掃描製作人形公仔只是第一步,目標是用手機讓物體「數位化」。
Dacuda創辦人 Alexander llic:「你可以拍房間的3D照片,你可以開始再次裝飾,你可以測量,如果換地板或是換天花板的感覺,現在你不用買非常貴的設備。」實際「掃描」180度平移手機不用幾分鐘,下載在手機裡的app記錄特徵將人臉立體數位化。
Dacuda創辦人 Alexander llic:「你可以創造你自己的3D人物,這是之前遊戲開發商,現在你可以即時參與遊戲製作,我想人們會喜歡,人們只要喜歡他們會願意付錢,更別說願意經常使用。」
看自己置身虛擬世界不再是幻想,換服裝、換造型可以完全「個人化」,因為主角的臉就是你自己,商機來自需求,但比起無中生有更多的點子來自改善生活。抱著好幾本書想節省紙本「數位化」,花掉的大把時間他們研發可攜式掃描器,不只是書籍甚至是開會手寫資料都不用花時間輸入、整理就能轉為數位化。
Dacuda創辦人 Alexander llic:「創新總是先發生在新創公司,因為有時候我們只是在做,沒人做的解決方案,所以我們必須實驗,如果不行我們就要不斷、不斷的嘗試。」最小掃描器創造話題,產品賣往日本等全球各國還在美國加州和中國設辦事處,但在瑞士類似的成功個案並不少,全球性的創新指數調查瑞士五度拿下「世界冠軍」。
Dacuda創辦人 Alexander llic:「每個人從國際化開始思考,因為家鄉實在太小了,如果你有一個新產品只賣瑞士,是沒有辦法生存的, 瑞士是創新很強大的國家,創新是可以出口的,不是只有巧克力或是鐘錶。」
用來創造話題的3D食物攝影APP才上架,全球超過4萬人下載,讓他們更有信心從3D攝影、掃描再進化到VR虛擬實境領域,但瑞士充沛新創能量不單打獨鬥,背後是傾全國之力支持有好幾個科技企業孵化器。
記者吳亭儀:「堪稱是創業者的搖籃,蘇黎世的科學園區,建築主體強調一目了然就是為了方便,創業者們在這裡溝通。」290家公司在這設基地,包含近百家新創公司有些還在研發階段,部分創業者已經有產品。
看似滑步機,公司創辦人Raja親自示範搭配銀幕上的企鵝模擬滑雪,雙腳調整力道但這不是遊戲或健身器材,而是可以讓腦部受損患者重建行走能力的訓練機。
Raja:「我們可以非常的和緩給患者,或者是高強度或加快給運動員,這個訓練是交互作用,任務導向比較像是個運動而不是療程,增加誘因去推動你進一步去訓練。」瑞士發明的復健機器要價不菲,一台30萬台幣起跳,照樣銷往日、德、法還有俄羅斯,但即使點子再好少了協助萬事起頭難。
Raja:「我們準備好、我們也很幸運有機會成為technopark的一員,因為有很多人想成為裡頭的一員,你可以看到位在城中間我們有展示間還有工作室。」原來別有天地,辦公室後頭還有個工作室可以做鐵工和木工,讓創業者實驗空間格外重要,因為他們往往得多方嘗試不同材料、不同架構設計出理想產品。
Raja:「科技園區的CEO說,Raja我們來幫助你,這我印象深刻,因為我從沒有遇過,科技園區也幫助整合網絡、資金援助、提供教練。」為了扶助新創產業,園區不只提供場地、減免3成5租金,還有創業諮詢讓萌芽的新概念更貼近市場。即使像Raja逐漸步上軌道照樣提供協助,特別整合上、下遊通路,但為了使「年輕」新企業有機會被培育,有套流動機制!
科技園區基金會代表 Matthias Holling:「如果這些新公司發展順利,6年後他們就得搬走,因為我們希望能有空間讓更新的公司進駐。」定期舉辦新創公司競賽激勵創意,但占地遼闊的科學園區卻不是由瑞士政府建立。
科技園區基金會代表 Matthias Holling:「科技園區的老闆是保險公司和銀行,他們想促進經濟發展以及研發。」在瑞士蘇黎世完善園區規劃連餐廳都華麗,只為讓到訪合作廠商留下好印象,在瑞士大企業不獨善其身投入資金「扶助新創」創造磁吸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