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蔡英文。(圖/總統府提供)
文/吳子嘉(美麗島電子報)
1979年,中美斷交後,蔣經國對中共開始採取了所謂的「三不政策」,也就是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如今,主張「維持現狀」,卻始終無法提出如何維持現狀方法的蔡英文政府,面對北京,其實也已出現另一種「新三不政策」,也就是不挑釁、不主動與不負責,讓台海陷入冷和平的困境。
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在520民進黨政府上台前的兩會期間,重申「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一個中國」;在美國參加核安會議時,也罕見的強調「九二共識、一個中國」。直到日前,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世界和平論壇」演講時,也再次強調一個中國、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背離此原則,台海就會險象環生,可能出大亂子。所有訊息,都明確點出一個事實,就是北京對於蔡英文,是抱著「含有很大壓力的期待」。
但眼見北京一再的丟出直球,且力道一次比一次更強,蔡英文到底是接還是不接?如果仔細爬梳華盛頓郵報的專訪內容,她的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因為,當蔡英文被問到對習近平有何印象時,她回答,「希望習近平在處理兩岸關係上能夠更有彈性」。
這句話,表面看似不慍不火,但這其實是通篇專訪中最強烈的一句話。因為,這代表著蔡英文已經向北京講明,目前的她已經沒有彈性空間了,所以才會要習近平更有彈性;更直白地說,就是「我不會讓步,是你要讓步」。
只是,蔡英文真有把握能以此方式,妥善應對中方給予的壓力嗎?更甚者,台灣真有本錢,能承受台海陷入「險象環生」的狀態嗎?答案你我都心知肚明。問題是,何以蔡英文能夠如此昂昂自若,無意以積極態度,處理兩岸間不斷升溫的衝突局勢?關鍵因素,大致可從內、外部兩方面來看。
首先,在台灣內部,日前立法院通過了不當黨產條例,儘管民進黨對外高舉這是追求公平正義的一大步,表面看似充滿高度理想性;但實際上,該條例對民進黨最大的意義,就是從此確立了國民黨的衰敗。在可預估的未來,面對眼前這個少了銀彈奧援的政敵,幾乎已無重新站起的可能性。
所以,隨著國內愈來愈沒有挑戰者,執政者若確認自己的政權已提前取得延續的保障,那麼,還有必要去碰觸可能會影響現況的敏感議題嗎?例如兩岸問題。
尤其,自從520以來,民進黨透過國會進行的政治攻防,無論是廢除紅十字會專法,亦或推動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等,每一次出招,都是充分展現立院優勢,對藍軍傷筋動骨。在敵消我長,弱化對手,就是壯大自己的政治邏輯下,民進黨政府此刻的每一步,都在在確保了手中的政權得以延續。
因此,在有把握讓國民黨無法在下次總統大選贏回政權的前提下,兩岸問題對蔡英文而言,顯然就不是應該優先處理的項目了。
第二,從外部因素來看,兩岸課題,雖然終究是由不得蔡英文擱置不理。但是,不會挑釁北京九二共識,也無意主動提出九二共識替代方案的蔡英文,似乎已認定,當北京給予的壓力愈大,台灣就愈有空間爭取國際同情,藉由國際輿論支持,抗衡來自對岸的壓力。
因為,觀察近來蔡英文對於兩岸問題的發言,幾乎可以認定,她化解兩岸壓力的方法,就是把所有問題都歸咎於北京身上。無論是本文一開頭所提及的,蔡英文呼籲習近平在處理兩岸關係上能夠更有彈性;或者是面對兩岸兩會中斷,蔡英文在透過接受華郵專訪也表示,台灣方面已經使盡全力縮小鴻溝;言下之意,都是在暗指北京是應該負責的一方,不是她。
依照相同邏輯,對於即將在九月召開的國際民航組織(ICAO)大會,一旦台灣未收到邀請函無法出席,民進黨政府勢必也將把矛頭指向北京打壓台灣國際空間;而當台灣的邦交國產生變化,自然也會把問題導向北京,暗示錯不在我。換言之,「卸責論述」,幾乎已成為蔡英文「兩岸論述」的最高戰術指導原則。
總得來說,不挑釁、不主動、不負責,就是此刻蔡英文處理兩岸問題的「新三不政策」。
只是,蔡英文試圖藉此方式維持「和平不發展」的現狀,表面上雖然不是在製造衝突,但對北京而言,卻已經被解讀為一種「惡意」。且縱使雙方目前還能暫時維持這種沒有互動的冷和平,但隨著各種「突發事件」的發生,例如日前發生的雄三飛彈誤射事件;又或是未來民進黨方面,陸續出面批判中國大陸打壓台灣國際空間的聲音,必然都會讓雙方的敵意螺旋不斷上升。屆時,一旦危機處理不當,冷和平就將面臨崩解並轉趨衝突的險境。
尤其,隨著兩岸關係惡化,預料中國大陸必然會採取「邊緣政策」,不斷地推升衝突態勢,步步推進,逼台灣當局必須作出妥協;蔡英文若樂觀的認為「新三不政策」是無招勝有招,那麼,台海勢必將重新上演陳水扁執政後期的兩岸緊張情勢。
或許,在國民黨太弱、國內沒對手的前提下,縱使現階段台海局勢止步不前,蔡英文實在沒有妥協的必要。但是,一旦兩岸緊張氣氛持續升高,一路從僵局變危局,衝擊美中關係,這就不符合美國利益了。而美方自然會出手介入,要求台灣調整;在大國政治的折衝下,台灣很可能又會成為被犧牲的一方。
換言之,除非美國介入斡旋,蔡英文應當都不會有妥協的可能。但是,台灣真禁得起這樣的折騰嗎?如果不行,那麼,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總統,就該儘速主動尋找解決方案,而非等著被迫妥協。
至於要如何化解兩岸的僵局呢?大致而言,中國大陸對台灣的期待,除了九二共識、與一個中國,還包括了反對台獨。因此,既然蔡英文對前面兩者都做不到,那麼,確實可思考在「反對台獨」做出一定程度的善意回應。
進一步來說,民進黨以「維持現狀」為基礎,整合包括《台獨黨綱》在內的所有黨綱與決議文,對黨的歷史主張做一個適當的處理,其實,這也就是用另外一種方式,來完成「未完成的答卷」。預料這個動作,將有效的幫助兩岸恢復正常互動。
或許,蔡英文真的只想「維持兩岸和平」,無意追求「兩岸和平發展」,但如果未來台灣總有一天必須妥協,那麼,在民進黨政府還掌握有優勢的時候,為何不先主動去領導黨的轉型,深化「維持現狀」論述,讓對岸有更扎實的理由相信民進黨政府不會改變現狀呢?還是說,蔡英文真想等到中美聯手施壓台灣,再來思考帶領轉型?屆時,台灣要面臨的風險與壓力只會大、不會小,對國家而言豈不是弊大於利?
因此,蔡英文若有心為國,就該儘快在領導威信仍維持在高檔的此刻,號召黨內有識之士,說服反對力量,將「維持現狀」從口號狀態,轉化成為黨的正式文件。否則,若繼續把目光擺在高跟鞋尖前的三寸,緊抱「新三不政策」不放,終究只會讓對岸採取不斷施壓的「邊緣政策」,造成兩岸和平重大挑戰的險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