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賴淑惠、陳昱弼/台北報導
北投的華僑招待所,1998年改建成華僑會館,過去為了讓僑委會辦活動用、或是讓歸國華僑住宿的地方,但現在被發現,僑委會一年在這裡只辦了17場活動,每年的住宿率也只有一成,現在只多給外來民眾用餐住宿用!僑委會坦言,這裡房間數不足,無法負擔大型活動,立委要求,既然華僑會館沒有實際功能,不如交回國產署,另行規劃使用,不要放著當蚊子館!
▲圖/翻攝自evalin Youtube
歸國華僑在僑園門口倚著門柱拍照留念,這是很多老華僑的記憶,裡頭的庭園造景賞心悅目,國父銅像前大家排排站,留下美好回憶。華僑會館簡介:「並以國父墨寶僑園,命名為僑園會館。」不只有國父墨寶,園中還有國父長子孫科親手種下的樟樹,但這番服務僑胞的美意似乎沒有被善用,馬英九政府時代就屢次被檢討。
▲立委蔡適應(左)、前僑委會主委陳士魁
前僑委會主委陳士魁:「因為他的房間數有限,所以變成說我們有一些活動沒辦法在那邊辦。」
立委蔡適應:「大禮堂使用率13%、教室24%、住宿率58%事實上都偏低啊。所以你覺得……」
前僑委會主委陳士魁:「我們覺得應該檢討。」
現在僑委會以1700萬元委外經營的龍邦僑園,就是大家熟知的北投華僑會館,但審計部調查報告顯示,2010年到2015年僑委會每年在這裡辦活動的收入比例只佔了5.65%到10.34%,換算下來一年僅17場,更別說這個會館的年住房率只有10%。
▲民進黨立委蔡易餘
民進黨立委蔡易餘:「這樣一個空間,居然讓僑委會浪費,我是覺得可惜,浪費民脂民膏,這個地方趕快收回來充分利用。」經營成效不彰,來客數稀稀落落,這個精神意義大於實質意義的華僑會館,僑委會將全面進行檢討,不排除還給國產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