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古人為何跪著吃飯?全因「還沒發明內褲」!下面空空怕走光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李開周

中國人的進食方式出現過三大變革。

很早很早以前,聚餐時採取「分餐制」,就像吃西餐或者日本料理一樣各吃各的,後來才改成「共餐制」。

很早很早以前,我們和歐洲人一樣,餐桌上離不開刀叉,後來才改用筷子。

很早很早以前,我們像日本人那樣跪在榻榻米上吃飯,後來才改坐在椅子上進餐。

這三大變革都是從魏晉南北朝開始,到宋朝結束。換句話說,到了宋朝,我們徹底擺脫古老而又新穎的分餐、刀叉和跪坐傳統,現代的進食方式才完全定型。

我們來探討古代中國人為什麼要跪著吃飯。

從傳世的雕塑、壁畫和畫像磚上可以看出,至少在南北朝以前,古人吃飯時一直跪在席子或者矮床上,即使到了唐朝和五代十國,還有一小撮守舊的遺老在飯局上捨棄椅子,堅持跪坐。學者們早就注意到了這種奇特的生活習俗,但是大家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從來沒有人指出當時為什麼要跪坐。

到底為什麼要跪坐呢?原因很簡單:避免走光。

史前時代,我們的服飾特色是上衣下裳。裳就是裙子,無論男女都穿裙子,而裙子裡面則不穿內褲。商周時代,我們學會了用袍子做內衣(後來袍子變成外衣)。上衣下裳裡面多了一層袍子,走光的風險小了一些。到了春秋戰國,褲子終於普及,可是當時的褲子沒有褲襠,甚至連褲腰都沒有,一左一右套在兩條腿上,「要害地方」仍然保持真空。

如果人伸開雙腿坐在地上,等於向對方露出下體,這種姿勢古稱「箕踞」,意思是大腿叉開,像簸箕一樣坐著。當年荊軻刺秦王沒有刺中,就對秦王箕踞,以此表示對秦王的蔑視。

褲襠的發明特別晚。從考古成果上看,至少東漢以前是沒有連襠褲的(有人說漢朝宮女穿的「窮絝」就是連襠褲。窮絝只是在開襠褲上加了幾根扣袢,不能算連襠),所以東漢以前的成年人在開會和聚餐時,必須雙腿併攏跪在地上,讓外衣垂下來護住要害部位,這就是古人以跪坐姿勢就餐的由來。

我們現在穿的內褲(連襠褲)在東漢以後才發明,並在魏晉南北朝廣泛使用,所以從魏晉開始已經有人放棄跪坐。直到宋朝,所有的饕客都習慣坐在椅子上吃飯,因為再也不用擔心走光問題。

本文節錄:【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一書

【#直播中LIVE】Team Taiwan 12強棒球英雄 台灣尚勇大遊行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12強台灣英雄凱旋歸國 Team Taiwan大遊行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