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翁崇文、朱韋達/高雄報導
根據交通部的統計,台灣機車數量超過一千四百萬輛,上橋或行經地下道稍有不慎,經常會發生交通事故,像高雄大順陸橋機車道白線正對著橋樑柱子,順著騎就會撞上,被喻為死亡線,而翠華陸橋近乎90度大轉彎,速度過快容易失控撞上護欄,而旗津過港隧道的汽機車分道高低差有半層樓高,騎士摔落非死即傷,專家指出,台灣陸橋或地下道設計六到七成都有瑕疵。
汽機車迎面對撞,機車上橋稍沒留意和汽車擦撞。
▲▼機車常在陸橋、地下道等地方發生車禍。
民眾:「哎呀,相撞了、相撞了。」騎士是肉包鐵,不管是上橋還是走地下道,只要發生交通事故,就算是皮肉傷也經常都會見血,尤其是交通流量特別大的陸橋,更是騎士的危險境地。騎士沒耐性,高雄式左轉、搶快、亂衝、亂轉彎,更可怕的是,設計上的瑕疵成了隱形殺手,上橋的這根柱子被機車撞得千瘡百孔。關鍵因素極有可能是機車道上的白線,如果順著往前騎上橋,不偏不倚正對著這根柱子,被喻為交通死亡線。
▲▼除了道路危險,民眾還說晚上視線差也會惹禍。
民眾:「每次摩托車直接撞下去,尤其晚上視線更不好。」再來看旗津過港隧道,大貨車撞倒了限高架,一倒下來,騎士被波及,從上面摔落到汽車道;從現場汽機車分道的高低差,看來有半層樓高,摔下來後果有時令人遺憾。另外還有翠華陸橋,也經常發生事故,就是近乎九十度的大彎道,一旦速度快轉彎失控後果也相當可怕,民眾對於陸橋或地下道的設計不禁要問,當初為何這樣蓋?
▲專家則表示,台灣有六成以上的機車道設計都有問題。
義大土木與生態學系專家鄭瑞富:「如果可以改善或者有些瑕疵,我想六、七成以上應該有。」專家指出,台灣陸橋或地下道的機車道設計上存在著寬度不足、上橋入口緩衝不夠,以及坡度緩衝範圍不夠的缺失,總體來看,六到七成都有瑕疵,在結構體已經完工使用之下,還未改善之前恐怕騎士們只能別搶快,自求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