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林華慶(下):人在里山 野生動物就是環境安全指標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上篇:專訪林華慶(上):架構國土綠網 從林務局做起 ➔ http://goo.gl/hnX6x5

文/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台灣地狹人稠,野生動植物棲息環境與人類活動空間高度重疊,人對生態的影響更直接,也由於我們跟自然如此接近,農田更是台灣第二大生態系。要保全這些由公、私有地構築的生態保育地景,需與民間與社區協力合作。生物多樣性存續,就在我們一念之間。

▲林務局長林華慶。(圖/廖靜蕙攝影/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每一個物種都很重要,我們談友善生態,感覺好像是為了野生動物,其實野生動物的存在就是安全指標,以生物認證確保環境的安全。」甫上任近兩個月的林務局長林華慶,接受本報專訪時如此表示。

「所謂的保育不僅是直接保護野生動植物。」林華慶認為,讓友善生態的農法面積增加,就能改善棲地,就是保育。「如何促進私有地上人為活動能夠兼顧到友善環境的方式進行,使得這些棲息地的動物也能受保護。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里山倡議談人與自然共生的概念,發源於日本的山村,顛覆過去認為保育就是不要擾動的刻板印象。」他說,沒有人為擾動並非不好,只是有些情況下生物多樣性反而變少;而里山倡議正視人為活動適度干擾,反而營造更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苗栗苑裡農田,以友善生態的農法耕種。(圖/林務局)

人在里山:節制的使用自然資源,支撐居民生計,維繫生物多樣性

今年5月,農委會主委曹啟鴻於「林業資源永續利用」政策宣示中,提及深化「里山倡議」精神,林業發展朝向小而美的林業發展,兼顧保育及永續利用。

「里山倡議」這四個字,對在都市中舉目就可看到山的台灣民眾,既熟悉又陌生。事實上,此倡議的源起,便是為了人類與自然生態或生物多樣性資源共存,這幾年林務局發展的「綠色保育標章」,和國際發展里山倡議的精神不謀而合。

林華慶解釋,里山倡議的精神是節制的獲取自然資源,其次,在利用自然資源的過程,反而創造生態環境的多樣性。第三,除了適度的利用自然資源,保全了環境中的生物多樣性,也支撐居民生計。本報也藉此機會釐清幾個民眾常聽見的名詞與里山倡議的關係。

▲台灣民眾與大自然的關係如此緊密,友善生態的農法更形重要。圖為苑裡社區居民保育白腹秧雞。(圖/林務局)

一、混農林業、林下經濟能實踐里山倡議?

這幾年常提到「混農林業」、「林下經濟」,和里山倡議又有何關係?林華慶說,林下經濟和森林副產物的栽培創造收益,做得好有助於森林的維持,是雙贏策略。「基本上,能增加林農收益並保全森林生態系,是林務局樂於發展的方向。」

只是一些看似混農林業或林下經濟的農耕行為,常因保育和利用的目標不清,造成反客為主的疑慮,甚至出現水土流失、水源競爭等現象。

例如,在日本的山村,會砍伐森林中的先驅樹種,種植香菇,這是里山生活中其中一項。但如果把所有樹都砍了做段木香菇,就違背了里山倡議的精神。

「混農林業可以、但也可以不符合里山倡議的精神,無法就字面上解釋好或不好,而是該檢視作法是否符合里山倡議的精神。」就像農業,端賴農法能否友善環境。

二、社區林業等於里山倡議?

林務局推動將近20年的「社區林業」計畫,發源於中南美洲,過去居民毫無節制的砍伐森林,造成森林面積快速減少,使得國際間不得不重視這個現象。

(本文未完,閱讀全文:http://goo.gl/Tzp5Lj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立院大現場直播中LIVE】3分鐘《財劃法》闖關!綠黨團甲動擋議事錄確認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