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今年10月9日就是重陽節,董氏基金會調查發現,爺爺、奶奶、阿公、阿嬤們帶的孩子好幸福!更常天天在家吃晚餐,但吃得「飽」卻常忽略也要吃得「好」,較少攝取蔬菜乳品,也更常喝含糖飲料!
圖中的小女孩吃得很健康。
董氏基金會於2015年進行「隔代教養與孩子飲食行為」相關調查,由「雀巢健康兒童全球計畫」支持贊助,對象為全台國小1~4年級18,099位學童的主要照顧者;結果發現,祖父母更常幫孩子準備餐點,有九成三天天準備晚餐,且孩子放學後外食頻率也較低僅一成七,但較忽略營養品質,吃較少的蔬菜和乳製品,而且近四成天天喝飲料;另也發現,無論由哪方照顧,孩子的運動時間都遠遠不夠,祖父母主要照顧的孩子更有六成四每天動不到30分鐘。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表許惠玉示,爺奶、阿公阿嬤們希望孫子吃得開心,常準備孩子「喜歡、想要」的食物,卻忽營養品質,建議掌握「祖孫好食光-2要2不建議」:
1要:要給孩子需要的(need),而不是給想要的(want)
許惠玉提醒,家長應給孩子「生理需要的(need)」的健康食物,如蔬果、全榖、豆製品、堅果等;而不是給孩子「想要的(want)」,如高油糖鹽、多添加物或空熱量的食品,吃多容易養成嗜甜或重口味的不良飲食習慣,更可能導致憂鬱、過動、影響學習力及暴力行為,並提升代謝症候群、癌症、齲齒、肥胖等慢性病罹患率。
2要:要給孩子選擇權,以鼓勵代替強迫
董氏基金會引述2009年美研究,發現當規定學生用餐時只能選紅蘿蔔,吃光比例約七成,但如果可自行決定要紅蘿蔔或芹菜時,超過九成會吃光自己選的紅蘿蔔。
許惠玉說明,強迫孩子吃光容易產生負面效果,降低健康食物接受度;家長應以鼓勵代替強迫,提供多種健康食物,例如兩種以上的蔬菜,讓孩子決定要吃的種類份量,餐桌氣氛愉悅,食物才會變好吃。
1不:家中不放「不健康的食物」
董氏基金會2007年調查發現,家中有放含糖飲料的孩子,喝飲料的量是沒有放飲料的近2倍!許惠玉說明,孩子接觸不健康食物的機會多,自然會增加吃的次數,建議最好家裡不放零食糕餅、含糖飲料等,反而要多放蔬菜水果,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吃不健康的食物。
2不:不主動提供,勿當作獎賞
董氏基金會引述1992年美研究,要求孩子吃完一個點心才能吃另一個點心時,會降低孩子對第一個點心的喜好;許惠玉說,例如家長要求孩子先吃完蔬菜才可以吃甜點,容易讓孩子誤會蔬菜是被迫吃、不好吃的,並提升甜點等於獎勵的錯誤印象。
許惠玉提醒,爺奶們喜歡看到孫子開心,常不節制孩子吃零食的量,或把糖果餅乾當獎品鼓勵孩子乖巧、用功;但為了孩子的健康,應「要愛不要寵,除了養還要教」,注意孩子的飲食營養品質,並引導其接受、喜歡健康食物;也減少父母與爺奶對孩子教養的衝突與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