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今周刊/親人罹癌逼出使命感 他們發明癌症監測APP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鍾張涵(今周刊)

兩位親人罹患大腸癌的元培醫事科大學生,為了想幫助至親的家人,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待在實驗室。這不只是一個作品,這也變成他們人生的新方向。

11月5日清晨4點,天色朦朧中透著日光,元培醫事科技大學「資訊整合實驗室」一行人徹夜未眠。這天,是「全國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決賽當天,好幾個月通宵達旦,為的是能與海內外一百多校精英、800多個隊伍一較高下。最後,令人驚喜的是,他們一舉奪下「物聯網裝置兩岸交流應用組」、「資訊技術應用組」兩項冠軍。

協助醫師診斷〉記錄腸鳴、血便

他們究竟如何做到?時光拉回一年多前,實驗室為台中澄清醫院開發「大腸癌看片教學系統」,指導老師黃登揚注意到大腸癌是國內10大癌症發生率之首,且是「全世界醫師都想解決的難題」,醫療需求龐大,於是鼓勵學生開發「智慧腸癌管理系統」。

有了初步想法,他們開始分工、建置設備,讓病人可在家用手機及相關軟硬體檢測腸鳴音、血便及排氣等身體訊號,並上網記錄,當病人就醫看診,醫師也能連上網頁,了解病人狀況,進行更精確診斷。

在研發過程中,一位同學才透露,他的阿姨就是大腸癌患者;而另一位男同學的父親,更發現疑似罹患大腸癌。資管系四年級的羅嘉偉說,「有一天,爸爸語重心長地跟我說:以後要認真一點。」「當時我還是很愛玩、不讀書,但他跟我說,怕沒辦法幫我太久。」

羅嘉偉憶起往事,神情嚴肅起來,「爸爸當時腸胃有點問題,健檢時發現癌症相關指數超標,懷疑可能是大腸癌。而我的爺爺就是大腸癌過世的,聽到的時候,心裡真的很難過。」

剛開始著手研發,羅嘉偉說,「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覺得成功最好、失敗就算了。但當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就覺得那是我的宿命和最大的任務。」他們自此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待在實驗室,這不只是一個作品,已經變成人生的試煉;其他同學也齊心協力參與,實驗室24小時燈火通明,還放了床墊,大家累了,倒頭就睡。

切入醫病需求〉  「盼幫助更多人」

一年後,比賽會場上,羅嘉偉和同學對醫療數據倒背如流,「據世衛組織2012年調查,全球每年平均有136萬人罹患大腸癌,每年超過69萬人因大腸癌死亡。」

而台灣更驚人,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指出,台灣的大腸癌發生率已連八年盤踞第一,每年新增一萬多人罹患大腸癌,逾5000人因此死亡。

但早期的大腸癌若妥善治療,存活率可達9成以上,若第四期存活率只剩11%,「系統就是希望協助病患控管病情,早期就追蹤狀況,不至於惡化到第四期。」黃登揚說。

在競賽現場,他們以精確數據、敏捷反應和醫界需求作為優勢,讓評審留下深刻印象。當這個競爭最激烈的物聯網裝置兩岸交流應用組,宣布「第一名,元培醫事科技大學!」他們大聲歡呼衝上台去,興奮溢於言表!

(閱讀全文:https://goo.gl/QHstnH

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039期)。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頂蓋電場 他用收益為弱勢童辦學堂

40歲後抵抗力下降,靠這招避免癌症!

如果2年2度罹癌 你會怎麼面對?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