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雅筑/商業周刊
文創精品瓷器法藍瓷11月中宣布大規模縮編,從研發、製造到行銷部門,優退25%員工,以此度過史上未有的營運危機。
從傳統代工轉為自有品牌,15年來,法藍瓷拓展至全球56國、6千多個據點,已被視為台灣外交伴手禮,年營收最高20億元,最低也有12億元,高居全球陶瓷界第四,為何會走到這一步?
擴張太快,錯估中國市場
「我以為對共產社會很了解」
「真的有點嚇到了……,」法藍瓷總裁陳立恆坦言,從代工時期算起,他投入陶瓷業40年,「沒什麼大起大落,一向很順利。」他說,文創精品並非是生活必需品,過去,業績相當程度受經濟狀況而左右,只要經濟不好,常常第一個反映的就是文創業,「以往只要稍微調整一下就會好。」
但這次,法藍瓷首次連續2年虧損,衰退幅度高達2成。除了受大環境景氣影響,還有一點,是對中國市場的評估失準。
▲法藍瓷總裁陳立恆坦言,讓他備感壓力的不只錢,還有對員工的責任,「如果只是在這邊耗,那寧可讓人家走吧!」(圖/程思迪攝影/商業周刊)
早期,法藍瓷積極布局歐美市場,2008年經營重心轉至中國,相較於歐美因受金融海嘯而業績萎縮,中國成了法藍瓷的「避風港」。「當時我們業績還是一直往上漲,而且是兩位數字成長,」看準中國經濟爆發,陳立恆加碼投資設廠。
「我們那時擴充太大,明明大陸一個工廠就可以照顧所有訂單,但因為期待還會成長,所以變成3個工廠。」他沒想到,這群中國消費者大多是以公款消費,也因此3年前,當中國頒布禁奢令,嚴禁公款吃喝與送禮,讓法藍瓷的銷量一夕慘跌。
「這是我的錯,」陳立恆說。自己在蘇聯時期就進軍俄國,「以為對共產社會很了解,聽到禁奢令,我還不覺得這跟我有什麼關係。」他說,過去在已開發國家打滾,不曾研究新興市場的「眉角」。「這是我做生意40年來的第一次學習。」
中國成長碰壁,去年起他進軍馬來西亞、印尼等地,但成績並無起色,南向計畫暫時喊卡。
與員工一一對談 「等到好的那天,再把你們請回來」
業績下滑,加上南向計畫喊卡,他決定先止血,並從減薪下手。過去法藍瓷為獎勵員工,薪資和福利都優於業界,員工平均月薪更高達8萬元,去年底,他鎖定月薪5萬元以上的員工,減薪1成。
但這還是不夠彌補缺口,而決定大規模縮編。「其實心裡醞釀很久,(今年1月起)月虧1千萬元,連續好幾個月還繼續虧,一年要虧上億元,這樣還得了?」他語重心長的說。
原以為,公司將掀起一波空前動盪。沒想到,從工廠總經理、事業行銷部總經理、公關總經理等6名主管主動表明「自願縮編」,他們轉為顧問一職,薪水砍半,但持續幫忙公司業務。
原本應該是人心惶惶的時刻,陳立恆選擇盡力溝通,對所有員工開誠布公。一名員工回憶,陳立恆耐心處理縮編事務,還舉辦兩場給優退員工的「畢業典禮」,一一跟員工對談:「等到我們好的那一天,會再把你們請回來。」
「你說公司前途如何?我承認,連我自己都很疑惑,我也不曉得,我有沒有能力帶領大家走過這樣的低潮。」陳立恆形容,現在就如同寒冬,不必勉強在大風雪時打獵,先儲存體力,「等到有朝一日,可以跳得更高。」
【 更多報導 】
買車好或租車好?他住5千萬豪宅,10年不買車:買車像養獅子,口袋不深會被吃掉
2週賠掉1200萬,我害母親30年積蓄全賠光!她完全沒怪我,只說了這句話…
38歲金控經理,在東區買房、開進口車...生下罕病兒,人生勝利組的生活一夕崩塌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