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經典電影《侏儸紀公園》劇情描述,公園創辦人約翰·哈蒙德透過抽取蚊子血液,製造出一隻隻人造恐龍,電影中,科學家在地底下挖掘出琥珀的畫面深植人心。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現實世界中,科學家在琥珀中首度發現了「恐龍標本」,且細節、毛髮清晰可見,重大發現也讓學者驚呼「根本是千載難逢。」
▲圖/翻攝自《QUARTZ》
這項研究由大陸地質學家邢立達博士和加拿大的瑞安·麥凱勒領銜,研究論文刊登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期刊上。邢立達表示,他先前在緬甸北部一處琥珀市場,發現這個如乾燥杏仁般大的標本,「我意識到那其實是隻脊椎動物,或許是隻獸腳類恐龍,而非任何植物。」
▲圖/翻攝自《QUARTZ》
這件被命名為「伊娃」的標本,其實是一條小恐龍的尾巴,距今約9900萬年前的恐龍世界首度鮮活的展現在世人面前,研究人員推測,這只恐龍的全身長度僅有18.5厘米,且尾巴內至少包含了八枚完整的尾椎。
▲圖/翻攝自《QUARTZ》
不過,讓外界相當好奇的是,這尊標本究竟有沒有辦法像侏儸紀公園一般,透過標本中的DNA讓恐龍復活?研究人員透露,伊娃標本中有血紅蛋白和鐵蛋白的痕跡,但由於牠的「年紀」太大,目前無法讓電影中的場景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