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峻棟、廖宜德、林柏燕、沈明志/綜合報導
年關將近,家戶辦年貨購買雞鴨鵝肉,不過許多人都會發現 鵝價高的嚇人,原來禽流感的衝擊2年過去了依舊存在,原本全台年屠宰量有665萬隻,如今只剩150萬隻左右,特別是一月份疫情拉警報,防疫人員推測跟候鳥南遷帶來日韓兩國的病毒,空降插旗在開放式禽場內,加上疫情撲殺後復養,不只管制期間的時間成本,還得花錢將養殖場改成「非開放式」或「密閉式」空間,同時雛鵝養成需要24天,比雛雞多3天,都讓鵝隻復養遭遇考驗,不少中高齡鵝農為此歇業或暫時轉行,結果讓鵝隻復育一蹶不振。
每剁一塊鵝肉就得想想鵝肉會不會斷貨,買雞鴨鵝肉做生意碰上禽類疫情襲捲,偏偏就是「鵝」的貨量就像遭遇亂流,讓業者擔心鵝肉會斷炊。
▲種鵝復育卡關,讓業者擔心鵝肉會斷炊。
鵝肉餐廳業者:「本來一兩18塊(錢),變成30塊(錢),為什麼跟他解釋?喜歡吃鵝肉的客人還是喜歡吃啊。」
雲林動植物防疫所技正鄭安國:「這個沒有申請畜牧場登記的部分的稽查上面來講,(空拍)提供了非常的便利而且效率非常高的舉證的一個方式。」
鵝肉就從養殖場來,防疫單位直擊開放式鵝場的白鵝全靠近水塘活動,數量多到構成了「一片白」的壯觀畫面,不過防疫人員一眼就識破防疫漏洞。
▲開放式的養殖場讓防疫出現漏洞。
雲林動植物防疫所技正鄭安國:「這一個飼料的傾倒區事實上都沒有任何的這個防鳥措施,外面的野鳥一看到這邊有東西可以吃,牠就可以隨時隨地就下來,那也可能把外面的這個病源攜帶。」
防疫人員擔心養殖場門戶洞開,讓禽流感疫情隨時都有可能遭到病毒空降插旗。
居民開罵:「我已經撿(死雞)很多次了,可是人家還是我跟各單位反應,它還是跟你互踢皮球,你怎麼辦?」
雲林台西大排的康熙橋下一點都不平靜,因為禽流感疫情沒停過,病死雞就這樣被養殖場業者隨手丟,曝屍遍野;莿桐、斗南與麥寮三處雞舍先後撲殺,時間點在一月份。不過一開始發現鵝隻禽流感疫情也是在2015年的1月,候鳥南遷過冬帶來日韓兩國的禽流感疫情,「一月高峰期」讓跨國疫情防堵有難度。
▲爆發禽流感,防疫人員忙著撲殺感染家禽。
雲林動植物防疫所技正鄭安國:「這樣的一個病源,除了就是說從這個北方來的候鳥以外,是不是也在我們在地的這些其他的野生的這個禽鳥裡面形成這個『在地的帶原』。」
養鵝超過30年的吳錦城因為禽流感撲殺後復育,已經改成非開放式鵝場,門口早掛上「防疫期間,謝絕參訪」標語,因為鵝場養的是「種鵝」,全是復育鵝隻的希望。
▲避免遭到野生候鳥感染,養殖場都必須得改成非開放或閉密式空間。
養殖場業者吳錦城:「政府規定就要蓋成這樣,成本很高,沒辦法啦,划不來啊,現在花好幾百萬,賺的一點點。」
鵝隻禽流感,近2年全台撲殺240萬隻讓屠宰量一蹶不振,因為禽流感爆發前,2014年全年宰殺665萬隻鵝,疫情爆發的2015年,宰殺量暴跌到只剩近140萬隻,隔年也只能維持在154萬隻,鵝要復育,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近年種鵝宰殺量幾乎一蹶不振。
中華民國養鵝協會專員葉淑芬:「(禽流感前)管制上,交叉感染的防範上,大家也沒有那麼謹慎,所以會變成說突然之間爆發比較多。」
鵝場撲殺後要復養就得在管制的鵝場內放入「哨兵雞」,觀察21天後採樣內臟化驗,沒有病毒,警報才算解除。復養的鵝場依規定得全部改成非開放或閉密式空間,不過業者為此要付出更多成本「改場地」,束手無策的業者乾脆像這樣找別的工作,被迫讓養殖場就此荒廢。
養殖場業者吳錦城:「你看(同業)也很可憐,(有負債嗎?因為這樣負債?)他是租場地的,就是因為負債才沒再來養。」
▲不少鵝農負擔不起改建養殖場的成本而將養殖場荒廢。
家禽遭遇疫情要復養,相較於雛雞養成的21天,雛鵝卻要花上24天,時間成本讓鵝農傷神,還要面對防疫的復養機制,帶來的壓力,關卡多、路迢迢。(整理:實習編輯林奇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