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葉立斌/台北報導
Uber在13日大動作開記者會聲明將回歸台灣市場。Uber現與租賃車業者合作,仲介租車業者的汽車與司機來服務消費者。遺憾的是,這樣的做法看似解決合法問題,卻仍有不少爭議與問題。而Uber台灣區總經理顧立楷在面對所有關鍵問題,依舊與2016年底的記者會一樣「實問虛答」。
▲Uber台灣區總經理顧立楷面對記者提問。(圖/記者林敬旻攝)
我們先回顧13日記者會現場。當日會場選在匯聚新創團隊的三創11樓「育成基金會BitterSweet Café」其中的會議室。但會場並不寬敞,座位一下爆滿,在開始前十分鐘到的記者只得坐在最角落。而流程也有些問題。第二位講者台灣區總經理顧立楷發言後,便邀請一位合作業者、以及兩位女性,自由業者與親子部落客上台。坐在我斜前方的女記者小聲抱怨「怎麼不開放提問」,神色很複雜,也許有不耐煩以及趕截稿的慌張。(其實在2016年底的記者會上,他們也邀請部分司機告訴大家,他們靠Uber養家。可是重點從來不是有多少人靠Uber維生啊。)
在三個局外人結束分享後,一如往常先做合照,之後由電子媒體先行做訪問。只是記者的提問頻遭打斷,使得部分記者不悅。終於輪到平面媒體聯訪,但不是過去我們熟悉的排排坐,而是剛才的電視台記者全部擠上去。顧立楷坐在中間,我被擠在最外圈,而工作人員只說「是不是該找個寬一點的地方」,之後顧立楷突然離開會場,到了外面一張小桌旁又被記者攔下。只是在多位記者包圍顧立楷,大家站到腳痠,部分記者跪在地上聽打的情況下,無怪乎顧立楷會沒聽到一些關鍵問題。直到最後,顧立楷強行被工作人員帶走,留下錯愕的記者們。
▲Uber重返台灣記者會現場。(圖/記者林敬旻攝)
而這場記這會留下了四個問題,除了稅制、安全以及罰金外,還有一個問題。
問題一:Uber該如何繳稅,又預計會繳多少稅呢?
別以為這沒什麼,因Uber如果是境外電商,與外商在台灣的課稅額度是不同的。雖UBER僅是抽成,但有收入便會產生營業稅,那麼可能會被課多少稅呢?顧立楷並未提到,顯然這應該是會計或財務人員該關心的。
問題二:顧立楷再次使用技能「油嘴滑舌」,對關鍵問題實問虛答。
在記者會結束的媒體提問,顧立楷並未正面迎接記者提問,彷彿置身事外。例如:有記者詢問「在過去Uber營運期間,官方曾多次提出降價優惠,但同時壓縮司機獲利而讓司機苦不堪言。」這問題,但顧立楷則是將問題推給租車公司。另外雖司機有評分模式,那麼一旦發生刑事案件,該扛責任的也是出車與出人的公司嗎?
其實,顧立楷在2016年12月7日的記者會上,面對當時最大的三大爭議:繳稅、汽車運輸業執照以及納保,一樣打模糊仗,不正面回應。時間拉久遠一點,當時顧立楷上周玉蔻的電台節目,針對周玉蔻的問題也未實際回答,周玉蔻痛批他「油嘴滑舌」。看來他這次表現算是「正常發揮」。
▲2016年底,Uber大動作開記者會向政府陳情。右為顧立楷。(資料照/優步提供)
問題三:只是平台就沒事了嗎?
顧立楷在受訪時不斷強調,他們「只是平台」。這說法很耳熟,對吧?在退出前,Uber針對多項問題,都說他們只是媒合司機與消費者的平台,但不僅稅務問題未解,就連2016年11月底發生一位醉漢因在車內嘔吐,被Uber司機丟包快速道路的狀況。當時Uber並未提出任何回應。現在司機也由租賃車業者派遣,所以司機如犯了些錯誤,消費者可能必須先找該租車業者,Uber會不會幫忙處理?也許到時候才能知道了。
問題四:罰款怎麼辦?
且針對最重要的問題:上億罰金怎麼繳,顧立楷僅稱「持續向政府溝通」。但溝通內容以及還款時程表,當然未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