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每次到了上學時間,小孩總是悶悶不樂,很可能不是因為討厭學習,而是受到了校園霸凌。台南市衛生局表示,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常常說自己頭痛、做惡夢、不想上學等行為出現,應主動關心孩子或與老師聯繫,因為這些舉動都可能是校園霸凌的受害者表現。
▲孩子常說不想上學、上課就頭痛,很可能是在學校受到霸凌的表現。(圖為模擬圖,與新聞內容無關/Wen提供)
多數的校園霸凌事件中,受害者往往會因為擔心師長無法解決自己的問題、害怕受到更大的報復等多重因素的考量,不敢在第一時間向外求助,導致老師及家長們沒能及時的介入處理。
台南市衛生局指出,當孩子時常聲稱頭痛或胃痛、態度行為或成績有所轉變、做惡夢、對喜歡的事物失去興趣、社交圈的改變甚至是拒/懼學時,這些情況很可能是說明孩子已成了校園霸凌的受害者,提醒家長務必主動關心孩子或電洽老師了解在校狀況。
然而,許多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被霸凌的情形,因為憤怒、緊張、護子心切的情緒下急著追究「兇手」的責任,這樣往往會造成學校和家長、家長對家長的互相指責、推脫,使得事件的根本原因模糊化。
因此台南市衛生局建議,當發現孩子可能遭受霸凌時,請先同理孩子的情緒,並與他溝通希望自己如何協助,再向學校老師說明情形,溝通適當的方法一同協助孩子度過困難。
而當孩子的心理問題已經超出能協助的範圍時,請務必向專業輔導人員求助。台南市衛生局強調,校園霸凌的問題對被霸凌者來說是生命中的重大傷害事件,需要家長、老師與同儕的關心、同理和努力,並藉由專業輔導的介入與協助才能擺脫陰影。
「預防勝於治療」,台南市衛生局呼籲,民眾應該從小教導孩子「保護自己、尊重他人、勇於求助」的觀念,一起努力,提供孩子一個真正友善的校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