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葉立斌/台北報導
Facebook在台有1800萬使用者,而正因跨越各年齡層,各種形式的狀況,包含不經意的傷人言語,甚至於網路霸凌在內,各種令人難過的狀況自然是層出不窮。Facebook近期推出9支短片來宣導相關功能及預防。Facebook香港及台灣公共政策總監陳澍表示,希望透過網路安全宣導短片,讓用戶多一些理性的討論,分享有趣的東西。Facebook的社群管理團隊遍及五大洲,檢舉機制由各區專屬團隊執行管理,Facebook也透透過技術創新來做安全防護,例如虛假資訊的提示功能,台灣便是平台功能首發的地區之一。
第一部動畫短片已於台灣展翅協會、兒童福利聯盟、婦女救援基金會及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的Facebook粉絲團發布,其他8部影片將於四家ngo組織粉絲團持續發布推廣,共同建立網路安全防護網。另外,Facebook與iWIN分別針對自殺防治與網路霸凌有提出防治與處理方針。特別是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開設E-mail與電話專線提供民眾通報與諮詢。
自殺防治
相信不少人都看過友人在FB上寫出想要自盡的危險言論。陳澍表示,如果是立即性的危險,當然該先報警,並且找他身邊的親友幫忙。另一方面,如果是這種情況:有人不時在FB上PO出厭世或是有哀傷的言論,且長達一定時間,FB現在啟動一項機制:在當事人登入前,會跳出訊息提醒你,你的朋友正在關心你,或是提供你相關NGO或機構的訊息。不過這有賴FB上的臉友們幫忙按「檢舉」,系統才會推播此訊息。
▲看到朋友的動態有自殺傾向,記得在檢舉中,選擇「這不該出現在Facebook」(圖/翻攝網路)
網路霸凌
實際上從傳統的校園霸凌開始,霸凌場域便延伸到社群網站,霸凌防不勝防的原因是「難以認定」。網路霸凌通常分為兩種形式:恐嚇、誹謗言論,以及公布個資(包含帳號以及住家地址),只是誰又能分辨,什麼只是一時的氣話。身體上的傷口可以做驗傷,但心上的傷口呢?在網路上,惡意的人身攻擊以及不實謠言,當然應該受罰。Facebook平台上,用假帳號誹謗則相當簡單,只要封鎖該帳號即可如果是特定留言被用戶檢舉,系統便會先封鎖留言。但只是刪留言很簡單,那麼該如何從根本防治這些一開始就不該出現的文字?
兒少法第46條便有規範論壇或社群網站的文字須避免觸及誹謗與媒介色情,而其中的第一項可說規範了全部的文字,包含網友留言,因此任何人在網路上的一字一句都需謹慎。只是法條擺在這裡,類似事件還是層出不窮。
從楊又穎事件後,iWIN便積極投入網路霸凌的防治與處理。他們開設專線以及信箱,雖專線較少人撥打,但每次都相當花時間。因為要核對這是否為真正的霸凌,或只是惡作劇,都需要花十幾分鐘至半個小時來檢驗。「所以有不少人聽完後,就氣消了。」他舉過一個例子,有一個人飽受陌生人到服務單位的網站上PO各式人身攻擊言論所苦,時間長達一年,這就是標準的霸凌。之後經過他們協調才化解。
iWIN認為,想要徹底防治,仍須透過教育,告訴大家錯誤言論對他人的傷害;立法規範只是最後一道防線。
▲Facebook結合台灣NGO建立網路安全防護網。(圖/葉立斌攝)
★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透過守門123步驟-1問2應3轉介,你我都可以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
※ 安心專線:0800-788-995(0800-請幫幫-救救我)
※ 張老師專線:1980
※ 生命線專線:1995
※ 反霸凌專線:0800-200-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