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非絕症 半數可透過三方法預防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大腸癌已連續第9年蟬聯國人癌症發生人數首位,事實上,大腸癌沒有想像中可怕,也並非絕症。國健署表示,有1/2的大腸癌是可透過調整飲食習慣、運動避免肥胖達到預防目的。

▲國健署提醒,透過飲食、運動與避免肥胖有1/2的大腸癌可達到預防目的。(圖/攝影者Mika Stetsovski,flikr CC License/網址http://bit.ly/1LD0EHE)

大腸癌是國人最常見的癌症,根據103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全年有15,764人罹患大腸癌,並已連續第9年蟬聯國人的癌症發生人數首位。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科長周燕玉說,研究證實,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可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2至3成,經由篩檢早期發現大腸癌,好好和醫師討論並接受治療,病人通常存活率都很好。

依103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若未在確診大腸癌後3個月內接受正規治療,在一年之內死亡率就高達47%,是及時就醫死亡率13%,罹癌並不可怕,延誤診斷與治療才是真正的殺手。

周燕玉強調,大腸癌症狀包含腹瀉、血便等,由於無特異性,可能會被誤以為是腸胃炎等問題,因此容易被輕忽。

「早期發現大腸癌不難!」周燕玉說,透過糞便潛血檢查,是安全又簡單的方式,把醫院給的採便管在糞便上來回沾幾次,檢驗後就可以知道糞便中有沒有肉眼看不到的血。

研究也證實,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可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2至3成,經由篩檢早期發現大腸癌,好好和醫師討論並接受治療,病人通常存活率都很好。

由於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以後,國健署提供50至74歲的民眾每2年免費一次的「定量免疫法」的糞便潛血檢查,檢查前不需要限制飲食,非常方便。周燕玉指出,這種檢查敏感度可高達80%,但是「必須每兩年做一次」,以避免遺漏任何出血的病灶。倘篩檢結果是陽性,透過大腸鏡檢查通常有一半的機會是癌症或息肉,發現是大腸息肉,經過切除治療後可以避免惡化成癌症。

遠離大腸癌,基本之道就是要具備良好的飲食習慣。周燕玉提醒,食物的種類格外重要,香腸、臘肉、培根等加工肉品(煙燻、鹽漬或以亞硝酸鹽加工)與紅肉(豬、羊、牛),均已被證實會提高大腸癌發生率;建議改以魚肉、瘦鷄肉等白肉來取代紅肉,菜餚多放菜蔬,以汆燙取代高溫油炸、燒烤,身體無負擔。

另外,不運動、肥胖,也是致癌的高風險因子,平日就需要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並注意體重控制,從50歲開始定期篩檢,養成健康好習慣,讓大腸癌無機可乘。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