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旅遊滔客誌
龍山寺,以此為名的寺廟在台灣共有五座,因是由福建晉江安海龍山寺分靈來台,故隨以名之。其中,有兩座位於大台北地區,即台北市萬華區的艋舺龍山寺與新北市淡水區的淡水龍山寺。
過往,先民以水路至各地口岸,或走陸路穿越台北,想一日參拜兩座龍山寺想是非常辛苦,如今靠著交通發達,在台北火車站交會轉運的捷運淡水(紅)、板南(藍)兩線實現了不需很長的時間就能參訪的便利。
百年來,龍山寺護佑著雙北地區與居民,在各自的地理環境與生活型態的共振下,兩座同名的寺廟呈現了不同的風景。
乘著捷運一日兼行,直接感受兩寺在同是觀音信仰之下,如何與世間結緣。
艋舺龍山寺,國家二級古蹟,兩百七十九年歷史。
在捷運板南線的龍山寺站下車,出站就可到達。
山門內開闊的廣場,從不讓人覺得太大,因為絡繹不絕的香客,讓它稱職的負起海納乘載的功德。
全台唯一的鑄銅龍柱立於三川殿前,亦是為這個充滿傳統工匠藝術的殿堂,拉開序幕,來到寺院不可錯過。
因首都與市中心之便,大量的國際觀光人潮,與本地香客的交織,是寺廟參拜文化中最有異趣的畫面,呈現的是宗教與來客的彼此尊重。
課誦共修,是萬華龍山寺最撼人心的畫面,他們不屬於單一團體,唯有一致對信仰的虔誠,所以每日課誦時間,自發性的參加共修。
這一刻,精神超越了世間萬物,無分你我,心中唯有追尋菩薩一往彼岸。
寺廟牆面把寺區圍成見方,沿牆而走無法一窺寺內實況,走入寺裏,才見人潮湧動,外牆雖欲止靜,但菩薩聞百千信眾之聲,結緣的能量活絡異常,這就是「靜中生動」的艋舺龍山寺。
淡水龍山寺,國家三級古蹟,一百五十九年歷史。
從淡水捷運站出站後,走向老街的淡水市場,淡水龍山寺隱身於此處。
廟門前的木柵欄,是清代寺廟的傳統形制,在台灣已不多見。
牌匾保留完好,「慈航廣濟」與「南海朝宗」兩匾,更是淡水海關史上重要之古文物,因皆為清代北台灣開港後,台北通商稅務的官員所酬立。古物道出歷史與故事,這是世界向台灣敲門的開端。
寺廟空間一望可即,但靜謐悠然無礙於周遭街市的喧鬧與壅擠,往來的人們經過門前起而禮敬,母親牽著孩子像走進自家的入內參拜,他們面對菩薩如同向一位長輩問安那麼的自然,這是淡水龍山寺最是平易與生活的日常。
淡水市場將龍山寺圍繞著,寺體建築也難以從外看出完整輪廓,要在白天進入寺內,得先聽聞市場百態,等穿過市場人潮步上石階入內,才發現唯有菩薩方能攝伏尚未靜止的心。
這就是「動中生靜」的淡水龍山寺。
兩座龍山寺,都與民比鄰而居,沒有遁入山林遺世清修,而是走入世間結緣大眾,他們影響了地區開墾由口岸轉向內陸,百年香火依舊,也見證歲月如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