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電子病歷呈現價格 醫師會改變處方行為?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蘇湘雲/健康醫療網

根據健保署最新資料,去年健保支付醫療檢查項目,前20名支付金額總計就高達新台幣688億元,其中以電腦斷層攝影檢查支出金額最高,達新台幣92億元,其他為超音波檢查、磁振造影檢查,支出金額依序為新台幣90億元、58億元。健保資料顯示,台灣醫療支出在1998年時為2520億元,到2016年,增長至5933億元,成長幅度達2.4倍。

影響醫師處方檢驗行為的原因眾多,單以在電子病歷上主動呈現價格,並不會改變醫師開立檢驗檢查的行為。

醫療費用高漲問題 全球都頭痛

不只台灣,世界各國都面臨醫療費用高漲問題。為了讓醫師比較有成本概念,許多國家健保機構開始採用「診斷相關群」(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DRG)作法,就是同一組診斷給付相同的錢,這時候醫師就需要將成本納入考量。如果某位醫師治療某位病患時,不需要運用太多昂貴檢查,就可以準確診斷、評估病程嚴重度,就能降低治療費用,而這樣不但符合病患住院給付標準,說不定還可以獲得較多盈餘。

電子病歷顯示檢查項目價格 可以解決問題? 

隨著電子病歷普及,許多醫院會在住院、門診電腦處方系統主動呈現每項檢驗、檢查的價格,鼓勵醫師多使用價格較低的檢驗、檢查,以獲得較合理DRG利潤。可是,至今尚無隨機臨床試驗證實這樣的設計是否真能改變醫師處方行為。

近期《美國醫學會雜-內科學期刊》刊登一個隨機臨床試驗,以美國賓州費城三間醫院為研究重點,研究當中,住院患者的電子病歷會主動呈現每項檢驗檢查的價格,研究人員比較系統變更前後一年的醫師處方行為差異。

即使電子病歷顯示檢查價格 影響也很有限

結果發現,總體來說,醫師開立檢驗、檢查的量並沒有顯著改變,當觀察族群縮小至加護病房病患時,數據顯示,醫師建議的檢驗、檢查數量有降低趨勢,若將檢查項目按費用高低分組,可以發現較高費用的檢驗檢查量降低,而較低費用的檢驗、檢查量則升高。

其他因素 也會左右醫師處方行為

事實上,許多因素都會影響醫師處方、檢驗行為。除了醫療專業考量,有時病患、家屬也會對檢驗、檢查項目提出要求,醫師可能擔心未來有醫療糾紛,所以會防衛性地多開檢驗、檢查處方箋,這樣才能獲得較多證據,以利未來醫糾訴訟。

另外,許多儀器廠商也會給醫師一些回扣,有些醫院則會讓醫師抽成,這也會影響醫師處方檢驗、檢查行為。這些都屬於非醫療因素,因此單靠電子病歷主動呈現藥物、檢查項目價格,恐怕無法輕易改變醫師處方行為。

延伸閱讀

1.Sedrak, M.S., Myers J.S., Dylan S. Small, D.S., et al. Effect of a Price Transparency Intervention in the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on Clinician Ordering of Inpatient Laboratory Tests The PRICE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Intern Med.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1, 2017. doi:10.1001/jamainternmed.2017.1144

2.Sinaiko, A.D., Chien, A.T. Achieving the Promise of Price Transparency. JAMA Intern Med.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1, 2017. doi:10.1001/jamainternmed.2017.1676

3.資料出處: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執行團隊、科技大觀園(計畫編號MOST105-2515-S-006-008)補助產出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healthnews.com.tw/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