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MUZIK/交響化的日本動漫音樂:談經典動漫配樂作曲家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圖、文/曾珮蓉/MUZIK

決定動畫作品的好與壞,除了內容是否深度探索、與閱聽者內心情感之間的呼應之外,視覺與聽覺占了絕大數的主因。人們從視覺中透過劇情張力、緊湊善用的分鏡畫面、深度內涵的故事、創意新穎的世界觀、具有特色的角色人物、背景設定來感受到作品的有趣、壯闊,而透過與影像搭配合宜的背景音樂來欣賞到作品的美。

一部動畫作品的完成,來自於龐大的產業機制運作,動畫的製作必須經過層層關卡,從企劃開始,準備階段、製作過程到後製過程,所有的過程都是相當精細、複雜且困難的,音樂隸屬於龐大的架構下亦具有相當的複雜性。廣義的日本動畫音樂意指在動畫作品中,凡是與動畫本身相關所產生的音樂形式都屬之,其中背景音樂(Back Ground Music,縮寫BGM)、電視動畫中的片頭曲(Opening)、片尾曲(Ending)以及劇中插入歌曲、動畫印象音樂、角色歌曲為主要內容。

影像音樂在動畫作品中扮演著烘托畫面情境、角色心境的隱喻,間接暗示畫面的視覺意象,製作者能運用音樂的特質來影響觀眾的情緒反應,以隱喻的方式增添作品中獨特色彩,音樂具備著渲染的特質,強化觀眾對於作品的情感,在與畫面相互影響配合下,形成一種藝術型態,甚至可以說樂曲在影像中擁有創作、發展,並連接不同的主題旋律成為影片中的一部分。這其中推手主要包括了作品的導演、音響導演以及作曲家甚至是出資者皆涵蓋在內,也因此,一部動畫的音樂呈現是在作曲家、導演、音響監督等共同討論相互協調才能產生合適的音樂類型。

風格百花齊放的日本動畫音樂

日本動畫音樂專輯發展行之有年,從1977年開始經典科幻大作《宇宙戰艦大和號》,日本哥倫比亞唱片公司採用氣勢磅礡的交響樂團來錄製此部作品的原聲帶且獲得第10回日本最佳銷售獎,受到許多人的肯定並造成迴響,開創動畫作品採用交響樂團型式錄製原聲帶之形式,原聲帶的發行使得背景音樂製作多元化,開始有大量的作曲家投入在動畫配樂的製作。

然而,1980年後慢慢的音樂表現手法增多、流行音樂的加入,與交響樂團相較之下,較低成本的電子合成音樂、流行音樂音樂製作方式相對容易,大部分的電視動畫,在製作經費上常常受限於出資者或玩具贊助商,久而久之,電視動畫中除非經費充足,交響音樂慢慢的被電子音樂所取代,因此1990年後交響音樂絕大多數只出現在經費成本充足的劇場版、OVA中,在一般電視動畫裡為精簡成本的狀態下,通常採用室內樂或是電子音樂、流行音樂等方式來錄製音樂作品。這之間也有例外,當電視動畫成本製作提高,如有名的動畫《海賊王》、《鋼之煉金術師》等作品,在作曲家作曲的習慣下也會以交響音樂方式來錄製背景音樂。然而,有趣的是,在這樣的環境刺激下,反而造成日本動畫背景音樂風格百花齊放,風格天馬行空且多變,各種音樂元素如爵士樂、日本邦樂、世界音樂與交響樂等方式拼貼混搭同時並存。由於參與動畫音樂創作絕大多數的作曲家,大多以音樂相關科系為主要出身背景,因此動畫裡交響樂的製作仍舊屬於主要模式。

交響樂化的宇宙戰鑑大和號 《宇宙戰艦大和號》

《宇宙戦艦ヤマト》這部由松本零士監督、西崎義展企畫的電視動畫在1974年公開播出,可以說是日本最具代表的科幻動畫始祖,將日本二戰時期原有的戰艦「大和號」加以浪漫化,以宇宙世界觀作為發展主軸。曾有人將其符號化並加以解讀,認為這是日本在二戰後重新站起來的另一種思考模式,並將大和號重新浪漫合理化,是一種逃避。然這都只是個人式的解讀,這部作品不但奠定科幻動畫的地位,更是動畫音樂開始發展的里程碑,作曲家宮川泰,功不可沒。這部作品奠定後來日本動畫音樂的模式。

宮川泰(1931~2006)原為美術學校出身,興趣使然,反而在音樂有著出色表現,曾在大阪藝術大學音樂科任教,擅長作、編曲,以壯麗遼闊的音樂,並受到早年美式軍樂的影響下,音樂呈現雄壯威武的軍樂風,展現出宇宙的壯大,與人們的渺小形成強烈的對比。爾後,與作曲家羽田健太郎一同編制的《交響組曲宇宙戦艦ヤマト》曲子壯闊中帶著細膩情感,樂團編制更為完整完美呈現作品中作為主體的大和號威武卻精緻的感覺,而《宇宙戰艦大和號》的音樂在他離開這世界時,在其告別式中演出,其重要性可見一般。

以「歌」為中心的超時空要塞

《超時空要塞Macross》(超時空要塞マクロス)1982年在電視播出,是首部結合偶像歌手、戀愛、戰機變形機器人等元素的電視動畫,當時掀起一波熱潮。該劇被認為是日本動畫的里程碑,與《宇宙戰艦大和號》、《機動戰士鋼彈》並稱為日本軍事科幻動畫三大不朽系列。此部作品以「歌」作為主軸,音樂大量穿插在作品內,此部作品從1982年開始陸續發展同一個世界觀,卻是不同主角設定,至今已經拍了11部,導演、作曲家等製作團隊不盡相同,此部作品直到現在仍有新作,音樂、演唱會在日本也持續進行演出。

代表里程碑的第一代《超時空要塞Macross》音樂由作曲家羽田健太郎所創作,奠定了這部作品音樂製作的模式,運用交響樂演出製造出宇宙無限寬廣的空間感,由於作曲家本身主修鋼琴,因此在作品中也可聽見鋼琴在演奏中大量Solo的安排,與樂團不斷的作轉換,這樣的作曲手法非常有趣,在古典音樂作品中較少出現這樣的情景。羽田健太郎(1949 ~2007)是桐朋学園大学音楽学部鋼琴組畢業,除動畫音樂創作外亦與NHK交響樂團定期公開演出,並擔任許多特攝片、日劇、電影、廣播劇甚至流行音樂等相關音樂製作,也致力於音樂教育,在日本影像音樂作曲家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帶有藍調爵士風格的無敵鐵金鋼

《無敵鐵金剛》日本動畫史上巨大機器人重要代表作之一。由日本漫畫家永井豪(Nagai Go)與東映動畫一同企劃,以製作動畫為前提的漫畫作品「無敵鐵金剛」(マジンガーZ),一共三作,「マジンガーZ」意指「魔神Z」,源出自劇中大型機器人的名稱。1972年在日本富士電視台播出第一作,全長92集;1974年尾第二作《金剛大魔神》(グレートマジンガー)播出;第三作《金剛戰神》(UFOロボ グレンダイザー)則在1975年開播。

此部作品由兩位作曲家分別擔任創作,第一、二部由以藍調爵士運用著稱的作曲家渡邊宙明所作,樂曲呈現上往往帶有濃厚的藍調旋律結合流行搖滾與爵士節奏交替的氣息,在鐵金剛第一與第二兩部作品中,皆使用如小喇叭、法國號、長號等銅管樂器作為整部作品配樂的主軸。第三部作曲家菊池俊輔,出身於日本大學藝術學部,1961年起,負責東映電影公司的音楽,除動畫以外,以時裝劇、日本古裝武俠片、特攝配樂製作為主,與前輩渡邊宙明共同建立了大型機械人動畫、真人特攝英雄作品配樂的形象。在作品《金剛戰神》中採用雄厚的管弦樂團作為基礎,並以的銅管樂器作為主軸,強調超級系戰鬥機器人克雷飛天神(Grendizer)的金屬感與科技感,搭配了在日本當時非常興盛的電子合成音效,用以呈現第三作中保衛人類的戰場從地球轉移到外太空。

富哲理的機動戰士鋼彈系列

《機動戰士鋼彈》(機動戦士ガンダム)日本機器人動畫變革的先驅,以及開創後世「寫實機器人」動畫潮流的著名動畫作品。最初於1979年4月7日至1980年1月26日之間播出,為著名導演富野由悠季不朽名作。根據第一代鋼彈的世界觀、角色設定而延伸另外創作的鋼彈系列作品對以日本為首的世界全球次文化界產生重大的影響。除了出現在動畫外,作品還廣泛出現在電影、OVA、漫畫、小說、電子遊戲、特攝、模型等,至今持續仍有新作。作品針對較高年齡層出發,以巨大機器人為武器作為戰爭的工具,卻通篇全無絕對的正邪二元對立,並且嚴肅的探討未來可能發生的現實問題,作品內富含哲理,引起當時社會廣泛探討,而繼承或共享本作世界觀與歷史等設定資料的小說與漫畫也紛紛開始製作,成為多媒體綜合作品的先驅。

此部作品音樂第一代由渡邊岳夫作曲、松山祐士編曲聯合創作,出身於Schola Cantorum音樂院的渡邊岳夫,創作過大量動畫與特攝音樂,擅長運用大鍵琴(harpsichord)的音色來作為音樂基調,曲風帶有古典與華麗巴洛克音樂的特質,運用在描述寬廣的宇宙紀元,並藉此描述人物間的氛圍著實微妙卻有趣。而《機動戰士鋼彈》的續集《機動戰士Z鋼彈》,在1985年於電視播放,2005年再度重製成劇場版,並獲得2005年第九回日本文部省文化廳媒體藝術祭動畫部門推薦的作品。作曲家三枝成章,東京音樂大學客座教授,擅長器樂類(西方器樂與日本傳統器樂)協奏曲、合唱曲、交響組曲等純音樂創作,然在時代劇、動畫、電影作曲也皆能看見其創作,樂曲中將器樂的特質發揮淋漓盡致,細膩的手法,將動畫人物之間內心的情感糾結,直接傳遞給觀眾。

用音樂探討存在與不存在的蒼穹之戰神

《蒼穹之戰神》(蒼穹のファフナー,Fafner of the Azure)是2004年電視動畫作品,作品名字中FAFNER之來源,來自於神話故事中登場的守護寶藏的惡龍「法夫尼爾(Fafnir/Fafner)」,此部作品是大量使用許多北歐神話的典故、名詞,作為世界觀背景的大型機器人動畫,作曲家齊藤恆芳,除了動畫、特攝片、電影之外也參與宝塚歌劇団的舞台音樂創作,此部作品當時還邀請華沙交響樂團前來錄製音樂,由盧斯卡‧波洛維齊(Lukasz Borowicz)擔綱指揮,音樂中如小提琴獨奏來與樂團對話,刻劃劇中人與人和家族之間的關係。以樂團強而有勁的音樂張力描繪出戰鬥時的力量和速度感以及魄力,以鋼琴的絢爛流暢大量的十六分音符彰顯作品中探討作品中「存在」與「不存在」的本質。存在是痛苦嗎?音樂中近似巴洛克時期的奏鳴曲以及競奏的方式悄悄地說出主角的內心疑惑。

東西混搭風的海賊王 《ONE PIECE》

改編自漫畫家 尾田栄一郎漫畫作品,稱為「海賊王」或「航海王」,動畫自1999年開播至今席捲世界各地大人小孩們的心。劇情以熱血激勵,融合冒險、夢想、意志與信念的精神,作為其主要的世界觀設定,在這樣的背景下為符合主角們的個性、主人翁們的各項冒險戰鬥、不同人物出場氣勢,背景音樂有著與作品相同特有熱血激勵的特性渲染擴大觀眾的視覺張力。音樂由作曲家田中公平與浜口史郎共同創作,兩位作曲家出身於東京藝術大學音樂學作曲系,擅長為動畫、電影、廣告、電玩遊戲等創作配樂,在《ONE PIECE》中,因劇情大量且緊湊,兩位作曲家各自負責不同的部分,兩位作曲家運用飽滿的弦樂與充滿厚度的銅管樂並適時添加搖滾樂風與其他聲音效果,製造主角們戰鬥場面、奔跑等狀態的氣勢與緊張感,以及劇情轉折、歡愉俏皮的氣氛。作曲家田中公平在動畫音樂創作中,素有鬼才之稱,擅長運用日本傳統民謠、東方音樂元素,搭配西方作曲手法,創作出屬於田氏的音樂,曲風多變、惡趣味多,例如其代表名作《櫻花大戰》以寶塚舞台劇概念創作出經典膾炙的歌舞音樂。

交響樂+電子樂的夏日大作戰

《夏日大作戰》(Summer Wars)是2009年上映的科幻電影,由細田守擔任導演一職,獲得2009年羅加諾國際影展金豹獎的提名,在2010年獲得日本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動畫片獎,2010東京國際動畫博覽會的年度最佳動畫以及第40回星雲賞等多個獎項。此部作品有別於過往作品的動畫世界觀,以現代人虛擬社交網站使用作為主軸,探討人們過度依賴電腦造成虛擬世界一但出現問題,真實世界會因此造成無法彌補的大混亂,在作品中細膩探討日本現代家庭與傳統家庭觀之間的差異性,作品處處呈現現代社會的真實性。

音樂由作曲家松本晃彦所創作,樂曲將交響樂與電子合成音樂做了巧妙的混搭,呈現出社交網站的虛擬感,以管弦樂俏皮競奏的方式歡樂呈現劇中傳統大家庭「陣內」一家忙碌準備替大家長祖母歡慶生日,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情境,而不斷重複的主題音樂〈榮的活耀〉以弦樂與鋼琴對話將溫馨激勵的場面表露無遺,或者〈Overture of the Summer Wars〉恰如馬戲團愉悅的音樂卻又在進行間從中放置溫和徐緩的旋律,音樂與畫面錯配置既清爽卻又同時保有繽紛的色彩無時無刻挑起觀眾的情緒,時而激昂時而溫馨、時而感動。

日本動畫作品天馬行空、千變萬化,音樂亦然,很難在一篇文章說盡,多數的作曲家,除了具備深厚的古典音樂基礎,也都運用拼貼混搭的方式與其他各種音樂元素不斷的重製、結合在運用,使的音樂創作更顯活潑,就如同動畫給予作曲家限制,但卻也相對的給予作曲家更多的創作空間,雖矛盾,卻又是如此的契合,我想這就是日本動畫音樂有趣的地方。​

[※本文內容取自 MUZIK古典樂刊 第 54 期 ]

延伸閱讀:https://goo.gl/cKto6F

看更多:http://bit.ly/1V0aDBe

【#直播中LIVE】來看台灣英雄!台北城市冠軍英雄見面會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球迷看過來!台灣英雄見面會 林昱珉等12人現身新北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