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太陽花「合理」佔據立法院,為何立委不能丟椅子?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原文標題:讓國際媒體不敢置信的台灣式民主──太陽花「合理」佔據立法院後,為何立委不能在國會丟椅子、砸水球?

文/札克・黃/換日線Crossing

與身邊的香港、新加坡朋友聊天時,最常聽見下面幾句話......

「好羨慕你們台灣好自由,民主自由的那種。」
「當年你們太陽花闖進國會,換作我們香港能嗎?大概只能靜坐吧!」
「欸,你們台灣同志可以結婚了欸,我們新加坡只能在公園遊行」

的確,香港在中國「間接」的經濟操控下,沒有過多政治發揮空間;新加坡長年在李氏家族治理下,被人人稱為「假性民主」。那麼台灣呢?人人崇尚的真民主自由,就真的是民主與自由嗎?

「台灣的國會就是這樣」,台灣的民主究竟是真是假?

這幾天,朝野為了前瞻建設,在立法院上演全武行,有人說,此番情景根本是台灣民主的「退步」,但這樣的說法是否真有道理?還是儼然只是台灣看似「民主」底下的常態而已?

從小到大,總是用嘲笑的心態在看待台灣國會打架這件事,看久了也不再感到奇怪,連老師都用一種戲謔的口吻說道:「台灣的國會就是這樣」。

一個不被人民期待的「民主代議機構」能夠這樣恣意妄為,似乎不太符合常理。照理來說,在正常與成熟的民主體系下,國會議員若表現不符合民意,是可以透過定期選舉替換的,那麼在定期的淘汰機制下,為何還會產生台灣這樣的國會?立委會冒著破壞形象的風險互扯頭髮,是台灣的民主還不夠成熟?還是民主機制出了問題?抑或是立委這樣的行為是為了要符合民意,符合人民過度關心政治,符合媒體口中的重口味?

實際上,台灣的民主似乎稱不上成熟。

在古典政治學家的假想中,人民由於有自己的工作要做、有自己的生活要照顧,沒有時間天天討論政治,因此將天生被賦予的權利,部分讓渡給將政治視為己命的人,這些人物透過多數決,有了民意的基礎後,進入國會,行使立法權,為民喉舌。

因此,民主就好比一支手錶,若是民主正常運作,是不用人民天天去檢查的,自然運行即可精準無誤。使用者不用隨時檢查時間準不準,而是相信手錶的構造、照著手錶顯示的時間生活,等到手錶沒電、或是故障時才進行修理。

民主也正是如此,定期選舉、罷免制度都是用來維修還有檢視民主是否正常運作的機制。照著這樣的邏輯而言,一個人若是天天檢查手錶、無法相信手錶的時間,那麼這隻錶似乎應該要淘汰了吧!

民主也正是如此,一個成熟運作的民主,還需要人民隨時隨地的監督嗎?反之,則代表著民主不值得信任,淘汰他吧!

▲立委時常在立法院上演全武行。(圖/記者林敬旻攝)

太陽花佔據立院與立委在立院上演全武行,台灣的民主似乎過於包容

今年 3 月底,大法官做出了第 718 號解釋,說明太陽花學運為「公民不服從運動」,因此闖入立院等行為,皆沒有刑事責任。

公民不服從的三大要素簡略如下:

1. 行為出於社會良知和正義
2. 行為為不得已的手段
3. 行為違法

三大要素中,可以思考一下太陽花學運符合了三項中的哪些要件?

先不論行為是否出於「社會良知」,這裡討論的空間頗大,或許會有爭議;但,後兩項要素似乎不太符合。

闖入立院是當時唯一、且最不得已的方法嗎?在野黨有試圖聯合其他小黨反抗執政黨?抑或是留給黨團協商進行雙方妥協?但太陽花似乎並沒有等到「代議機關」作出最後決定再進行抗爭,而是直接省過這些救濟手法、癱瘓民主的運作。

行為違法?大法官在釋字中作出了頗奇怪的判決,既然太陽花學運代表公民不服從,那麼應該判此行為違法,才會符合公民不服從的概念。若要判太陽花學運合法,似乎不能採用公民不服從的概念解釋太陽花運動,那麼太陽花是?暴動?還是和立委打架一般的鬧劇?

在與外國朋友討論太陽花時,我時常搞不清他們是認同台灣的民主可以接受學生霸佔立法院、還是他們是用一種戲謔的態度看待這樣過度的民主?

太陽花被大法官解釋為合法的行為後,似乎在立法院內做任何事都很難說是違法了。

在這幾天立委打架實況躍上國際媒體版面時,我很想知道,當時頌揚太陽花民主精神的人們,如今該用何種立場來批評立委打架的行為?

當台灣人民濫用民主給予的包容、在象牙塔中玩著孰對孰錯的爭論時,或許已經被世界當作笑話看待了。

▲藍綠立委為前瞻議題打群架,竟當場砸椅子。(圖/資料照)

立委奮力作秀的背後,或許是因為有市場的需求?

若有機會透過公督盟直播系統觀看立院議事,將會發現很有趣的現象,像是不具爭議性的討論事項、或是沒有媒體記者在現場的議事,立委似乎沒有很認真,質詢官員的時候也不會太過激動、幾乎都平淡的帶過,反觀只要有媒體所在的議場,不論是質詢、議程等,立委似乎都是卯足了全力在作秀,這樣的作秀是在給誰看?

我們一味地批評立委總是愛出風頭、在議會打架沒素質的同時,怎麼不想想沒有需求、怎麼會有供給?

台灣人是否過度關心國內某部分的政治,卻忽略更多應該關心的事物?這其實一直是我心中的疑問。

在生活中,我們或許還有更該關心的事物,例如自我工作上的升遷、生涯的規畫、對美好生活的想像等,但現在的人,似乎在生活中一遇到挫折,就將矛頭指向政府,「薪水不漲是政府無能!」、「每天加班是因為政策沒有好好規劃工時!」......

當我們時時刻刻給予政府、立委壓力,和過度的關心時,其實造就了政治人物作秀的契機,這些立委會願意不顧形象,冒著下次選舉被淘汰的風險,仍然在國會打架,似乎就是有這樣的市場需求,而這些需求會不會就來自於我們呢?

我所稱的並非是要民眾對社會議題、政治事務等漠不關心,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而是學習多關心自己身邊更值得關心的事物,學會從生活中的不確幸找到問題的所在,並積極著手解決它。

若人民試著將政治交還給政治,而真正的政治並不是一場場的作秀,如同手錶的概念,相信自己選出的政治人物、相信民主自我運作的機制,4 年再進行選票的評鑑來淘汰不適任的立委和政府,此時一定會有疑惑,那麼 4 年內一旦受到政策、法律的迫害怎麼辦?

其實台灣目前的政治體系中有許多管道可以進行救濟,包含罷工、組織工會、上街「合法」遊行、訴願、訴訟等,即使窮盡一切方式得不到正義伸張,還可以申請釋憲,這樣穩定、暢通的民主機制難道會不夠嗎?若我們相信用我們選票建立出的民主制度,相信不用時時刻刻督促民主也可以順利運作,或許台灣的社會將更加美好、更加靠近典型與成熟的民主。

 

   關聯閱讀

明明是對的事情,為何很多時候我們卻不願意說出口?──「顏色」錯了,說什麼都錯的各國與台灣

從勞工運動到「一例一休」,思考台灣的政策為何會「前後矛盾」?

雨傘運動之後,港人對政治不再冷感──我在香港的投票初體驗

 

   作者:札克・黃/札・記

Zach Huang,台大政治畢業、和沒有輔完的哲學系。即將前往新加坡交換,這樣走下去是對的路嗎?我不敢保證、也不敢說是找到方向,但總是抱著走一步算一步的心態,繼續老下去。 
喜歡旅行,東南亞那種,流著滿身汗、拖鞋踩在黃沙石子路上、隨便找家路邊攤吃起魚丸麵,就這樣很隨性的、很隨筆的,用22歲的身體、30歲的靈魂記錄下屬於自己的札記。

 

執行編輯:YUKI
核稿編輯:陳太陽

  本文轉載自換日線Crossing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