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丁心雅、何世得/採訪報導
台灣人愛喝咖啡,平均每人一年喝掉100杯!但在越南愛喝咖啡的程度,則有過之而無不及。當地人說他們幾乎照三餐在喝,還是全球第二大咖啡出口國,這幾年隨著經濟發展,讓罐裝咖啡的需求開始增加,也讓台商嗅到商機紛紛前進越南設廠。
走在越南胡志明市的街頭,常常能被咖啡香包圍,人口800萬的城市,擁有超過6000家咖啡店,密度比台北便利商店還要高。就連這種不起眼的路邊攤,其實也是越南最傳統的咖啡店,老越南人喝咖啡的方法很獨特。
▲路邊攤是越南最傳統的咖啡店。
杯子先用冰塊填滿,再倒進又濃又苦的咖啡,特別的是上桌後還附贈一杯冰茶,喝著茶邊等咖啡冰塊融化,對他們來說,冰塊絕非偷工減料,而是利用融冰的時間和朋友悠閒的聊天,隨著越南經濟起飛,優哉喝咖啡的時間越來越少,意味著喝咖啡的方式出現新革命。
▲傳統咖啡有大量冰塊。
從胡志明市往同奈省前進,不到一小時車程,眼前出現了在台灣似曾相識的建築,飲料大廠「金車」,在海外打造的第一個罐裝咖啡工廠就選越南。金車集團越南廠總經理游長立:「喝路邊咖啡的年齡層都在5、60歲,現在的年輕人20歲左右的,大概都喜歡跟著潮流走,都喜歡喝這種罐裝咖啡。」
▲台灣飲料大廠「金車」到越南設廠。
金車集團越南廠總經理游長立:「現在我們去看炒豆。」從咖啡豆最原始的樣貌《三立新聞》搶先揭秘,這座2017年1月正式投產的咖啡基地,因為只有從源頭管控才能掌握關鍵技術,烘出符合當地口味的咖啡豆。
▲從源頭管控,才能烘出符合當地的口味。
烘豆的溫度比台灣來的高、時間也比較久,這時的工廠已經飄散著濃濃咖啡香。飲料品管課課長劉信利:「在這個地方會用系統控制,我們要磨成粉的粒徑大小,粒徑大小就關係到我們咖啡在萃取的時候所得到的風味。」
研磨是咖啡風味的決勝關鍵,磨好的咖啡粉進入萃取後,直接送入調配捅與奶粉融合,當然每一層環節都因應越南市場做出調整。金車集團越南廠總經理游長立:「他們這裡口味的部分是比較偏甜一點,所以跟我們國內咖啡有一點點的差異。」
▲每一層環節都因應越南市場做出調整。
口味決定後,就用台灣人最熟悉的鋁罐把風味鎖住。飲料品管課課長劉信利:「這一台是自動偵測每一罐充填封蓋好之後,內容量是不是正常,如果內容量有不正常的情況會自動剔除,正常的繼續往前輸送。」
罐裝咖啡洗澡去除瓶身咖啡液,就完成填裝,這時出爐的咖啡罐熱得燙手,得讓他們冷卻殺菌才能出廠。金車在越南的產線現階段生產三種口味,原味、藍山和卡布奇諾,但有洋味還不夠,越南「限定版」才能拉攏消費者。金車集團越南廠總經理游長立:「之後我們會再出一個越南咖啡,符合當地的口味,那個口味可能會接近路邊攤,我們選擇越南,越南廠建廠以後就可以銷往大陸,還有東協的國家。」
▲剛出爐的咖啡要冷卻殺菌才能出廠。
不像台灣罐裝咖啡市場早就趨近飽和,在越南才剛起步,也就意味著這條產線未來負荷的,將不只是現在越南每個月24萬罐的需求。
▲目前越南每個月有24萬罐的需求。
台灣的咖啡品牌,要用這個小鋁罐打入越南一般人的生活,而且要和當地特色咖啡廳做出明顯區隔,特色的手沖精品咖啡館,也在這幾年如雨後春筍般在越南出現,上班族趁著空檔忙裡偷閒的大有人在。越南民眾:「越南人這麼喜歡喝咖啡,跟越南的文化有關,越南人喜歡喝咖啡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喜歡這樣聚在一起聊天、交流。」
▲越南人喜歡喝咖啡跟越南的文化有關。
越南民眾:「通常來說早上下午都會喝一杯,休息的時間就會到咖啡店去享受咖啡。」慢節奏的越南人,上班時間花個兩、三小時摸魚喝咖啡稀鬆平常,甚至能把健康問題拋在腦後。
越南民眾:「一天大概能喝到四杯咖啡」、「一天至少都要喝個一到兩杯」。摸魚和嗜喝咖啡,國內商機之大不在話下,甚至能出口創匯,用咖啡翻轉經濟,目標在2030年要讓咖啡豆,以及即溶等加工咖啡產量翻倍,出口金額上看60億美元。
▲用咖啡翻轉經濟,目標2030年出口上看60億美元。
黑得發亮的豆子,在越南正要大顯身手,集種植、烘焙、製造於一地,黑金的濃醇香氣,自然吸引淘金人飄洋過海而來。(整理:實習編輯黃韻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