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魏文元/綜合報導
國際運動賽事風光結束後,留下的大型場館和選手村,該如何有效使用成為各國一大課題,去年巴西里約奧運砸7億美金打造的豪華選手村,原本打算結束後,以1坪1萬美金當成住宅出售,沒想到至今乏人問津,超過9成以上仍閒置,反觀倫敦奧運則是成功將選手村改造成社會宅,順帶重振了倫敦東區的市容,堪稱最著名的成功案例。
▲游泳池飄出惡臭。(圖/翻攝自Sports Illustrated)
曾經受到世界矚目,巴西里約奧運如今輝煌不再,奧運場館雜草叢生,因為付不出電費,漆黑一片,大批座椅被拆除丟棄,游泳池裡滿是惡臭泥水。風光後的奧運村,宛如被遺棄的鬼城,當初砸7億美金打造的豪華選手村,原本打算賽後,以1坪1萬美金價格出售,振興當地環境,不料至今乏人問津,3600戶還有高達93%賣不出去,尷尬唱起空城計。
▲場館竟荒廢一片。(圖/翻攝自Sports Illustrated)
馬拉卡納場館發言人費伊塔斯:「很可惜耗費大筆資金,重新整修的場館沒有被好好維護。」
事實上,歷屆奧運風光背後魔咒不斷,專為奧運建的場館和選手村,賽後人去樓空,每年動輒上百萬維修費無力支付的,只能任其淪為蚊子館。不只巴西,2010年加拿大溫哥華冬奧後,也打算將選手村包裝成住宅出售,但到現在仍未全數出售。
▲改建成社會宅,讓民眾可低價便宜購屋。(圖/翻攝自EG)
不過也是有成功的案例,倫敦奧運後,獨步全球把選手村改建成社會宅,2800戶共七成出售,三成只租不賣,價格只要市場的七折。
倫敦選手村開發商:「對政府而言,長遠的計劃是重振倫敦東部市容。」
▲改建學校宿舍,活化住宅成功案例。(圖/翻攝自Georgia Tech Cable)
不只將選手村再利用,還幫助開發倫敦東部較貧窮地區,一舉兩得。另外,1996年美國亞特蘭大奧運後,則是將選手村作為喬治亞理工大學宿舍,幫助重塑當地市容,同樣成為後人學習榜樣。
遊客:「我覺得這是個很美麗的校園,我會很想在這裡唸書。」
激情過後,遺留的大型場館該如何永續利用,甚至創造附加價值,全看各國政府腦筋動得快不快,是否早一步計劃周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