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5成7上班族有退休規劃 養老1602萬才有安全感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隨著國人平均餘命的增加,台灣加速邁向高齡化社會。根據衛福部高齡社會白皮書指出,我國老化速度全球第一,目前65歲以上人口已達286萬餘人,占總人口的12.21%,並預估老年人口將於民國114年突破20%,成為「超高齡社會」! 退休規劃與老年生活照顧刻不容緩,上班族面對的扛老壓力為何?退休生活規劃又是如何?

職場,開會,會議,談判,商談,商業,上班族,OL(圖/PEXELS)

▲圖/PEXELS

1111人力銀行近日公布「上班族退休調查」,調查中顯示,有5成7以上受訪的上班族已在規劃退休生活。甚至30歲前萌生退休規劃者更有高達3成5。另7.8%已在65歲前退休。受訪族群認為平均需要有1602萬的退休養老準備金(含退休金及積蓄及可動用資產),才能安心退休。其中,女性又比男性高出53萬,約3.4%。

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李大華指出,根據主計總處資料顯示,受僱員工平均退休年齡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以2015年為例,平均退休年齡為58.1歲,年增0.3歲;然比對國人平均餘命80.2歲,仍有22年的老年生活待規劃,讓上班族無不嚴正以待,提前進行退休規劃,加上坊間不少主打退休規劃或老年長照等金融商品,使得越來越多青年也開始著手規劃退休生活,甚至30歲前也有超過3成比例開始規劃。

在退休準備金上,李大華也分析,因少子化以及傳統養兒防老觀念的扭轉、年金改革未定造成上班族對退休生活的不確定感,加上民眾對老年生活品質的重視與期許,進而出現餘仟萬「養老安全價」的現象,若與平均退休年齡及平均餘命差距22年計,受訪者平均每月期望退休後每月能有6萬元可運用金錢,才有安全感,更勝於上班族平均薪資48,790元(主計總處105年全年平均月薪);也因此衍生出「職場老不休」族,期望在退休後依然保有收入,以降低經濟上的不安全感,反映出中高齡長者的生活無奈與不安。

調查顯示,高達91.7%受訪者打算「退而不休」選擇退休後再繼續工作,包含76.3%欲從事非全職工作、15.4%欲從事全職工作。若與性別交叉分析顯示,女性退休後從事兼職工作的意願較男性高;而男性從事全職工作的意願較女性高。

而受訪者選擇退而不休的原因多數考量「維持身心健康」(64.8%)、「擔心生活沒重心」(60.2%)、「對該工作內容有興趣」(52.2%)。而退休族就業第二春最青睞的產業類型,除了31.9%屬意「自由工作者」型態之外,「民生/服務業」(30.0%)、「教育/政府/團體」(21.5%)最受歡迎。

受訪者期待「退而不休」在職場上繼續打拚的平均月收入落在32975元的水準,與受訪者最後一份平均月薪50519元相較,退休期待收入約佔在職期間收入的6成5(65.3%)。

李大華分析,根據內政部最新資料顯示,國人的平均壽命達80.2歲,其中女性83.62歲高於男性的77.01歲,因此女性在規劃退休金上自然較男性高。若就退休後創造職涯二春而言,中高齡女性較多從事的民生服務或百貨販售業,釋出的兼職職缺較多,相較中高齡男性偏向知識性的工作類型多以全職為主,因而造就了男性職涯二春屬意全職工作較高、而女性則兼職意願較強的現象。但整體而言,具有彈性工時的兼職工作,對退休人士而言,較具吸引力。

受訪者普遍認為,中高齡族群面臨的危機在於「患重病,行動受限/無法自理」(53.4%)、「退休金不夠用」(43.0%)、「生活沒重心」(42.2%)。同時,針對中高齡求職就業的困境,也點出「企業接受度差」(50.7%)、「被嫌老」(48.6%)、「體力大不如前」(38.3%)等問題。對於目前政府推出的「長照A B C」(長照2.0),也有超過67.5%受訪者不知道其內容。

李大華分析,社會對中高齡族群,普遍存在體能差、配合度差、姿態較高、薪資要求較高等刻板印象,使得就業市場瀰漫「嫌老」的氛圍,中高齡求職者多數面臨了「求職無門」的困境,進而成為高齡且貧窮的「下流老人」,造成社會問題。但事實上,中高齡上班族除了經驗與人脈資源豐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強之外,穩定性佳、韌性高、樂於傳承經驗提攜後輩等優勢,是目前就業市場最缺乏的人才特質,法定退休年齡延後也將提升中高齡族群在職場上的持續貢獻度,未來中高齡族群將成為就業市場不可輕視的「再生動力」,若能妥善運用,將成為重要的人力資源。李大華建議企業看重中高齡族群的專業累積,廣泛接受中高齡甚至退休族群從事專業領域相關工作,將有助於企業的穩固營運及永續經營,以延續專業、再創社會價值。

為了解上班族的退休規劃,1111人力銀行設計「上班族退休調查」問卷,自2017年 8月15日-9月1日,隨機抽樣發送網路問卷進行調查,有效樣本數1073份,信心水準95%,誤差值正負2.94。

#薪酸上班族

【#直播中LIVE】台灣英雄要回來了! 東京飯店直擊 球迷迎接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