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遠見雜誌/零工將成未來職場主樣貌?「非正職」大軍來了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李建興/遠見雜誌

過去幾年,影響世界的重要趨勢之一,就是Uber帶給人類顛覆傳統的工作型態。在現今社會中,只要你有能力、時間、工具,便可以賺到比窮忙上班族更豐沛的收入。 

這也難怪這十年來,美國民營企業的新增正職竟不到1%,而且美國零工人口也高達5400萬人。你正在做的工作,未來很有機會將被約聘人員、時薪人員取代,甚至被企業外包給鐘點族或SOHO族。 

《遠見雜誌》也發現,不少就業人口選擇打零工,雖然沒有固定收入,但相對比較自由,而且只要肯努力找到自我價值,產生的身價甚至讓一般上班族更羨慕。非正職大軍已然成形,若不趁早做好準備,小心你的工作也會被Uber了!

「你別想要再找工作了!」曾為《哈佛商業評論》撰稿、任教於知名美國創業學校貝伯森學院(Babson)的黛安.穆卡伊(Diane Mulcahy)幾年前就曾被學生問到:「未來就業時,最應該準備什麼?」孰料,黛安當場竟祭出這一記出人意表的答案。

她推測,未來許多企業的職務將被解編,不少正職上班族因此將丟了飯碗,取而代之的是按件計酬的臨時性工作。同樣的,員工也對於朝九晚六的上班生活,愈來愈不屑。

換言之,零工,將成為未來職場的主樣貌!

當時,這番看似無厘頭的預言,被視為純屬個人意見。沒想到,才沒幾年就證實了絕非危言聳聽。因為,一批批的「零工大軍」已大剌剌席捲全球各地,就連台灣也逃不過如此的鉅變。

▲示意圖/遠見雜誌提供

震撼1〉高中學歷屢碰壁,臨時工成職場主力

1990年生的林侑賢,高中畢業後,眼看不少學長姐讀完大學後,遞過無數封履歷,談過十數次面試,卻始終找不到理想薪酬的工作,企業界還屢屢以「學歷無用論」「學非所用」批評大學生。他因而放棄上大學,簽下三年志願役。

林侑賢原本盤算,先去當兵,不但能省下大學四年的寶貴時光,又能賺到第一桶金。孰料,一切並未如他想像。

由於念的是普通高中,既沒技能又沒學歷,因此面試履履碰壁,就算願意屈就在3K產業裡當黑手,許多工廠的作業員職缺,卻早已被派遣工、外勞占滿,只缺臨時工。「這才讓我體認到,原來『高學歷無用,低學歷沒人用』!」他感嘆地說。

求職碰了一鼻子灰,林侑賢只好先去當保全,但因為保全流動性高,常需要代班,曾有一次,他在A大樓一連工作24小時後,又被派到B大樓再值半天班,整整36小時不眠不休,加班費還被東扣西減,他終於按捺不住,辭去生平唯一一次的「正職」工作。

沒了工作,林侑賢看著自己當志願役時的積蓄慢慢耗盡,心急如焚,於是經人介紹後,前往工地當搬運工,短短幾天就賺5000、6000元。

而且,他發現,打零工的機會還真多,搬運工後,他很快又接到了木工、冷凍設備安裝、搬家工人等粗活,甚至連假日都有活動公司的會場布置及操偶師可幹。努力一點,一個月4萬、5萬絕不成問題,「這恐怕是很多大學生工作十年才能到的月薪喔!」

因此基於正職難尋、投報率又低,林侑賢決定放棄正職,展開了「零工生涯」。為了多賺點錢,他總是把時間填得滿滿,一天起碼接三份工作。有時凌晨2點起床送羊奶,清晨5點收工後,稍微梳洗一下,就急急忙忙到工地做粗工,下午下班後,還接了外送、清運等臨時性工作。算一算,一天能賺超過1500元。

其實,勤奮的林侑賢並不覺得苦,他反而最怕待在家裡等工作,「前陣子颱風一來,沒有工作上門,讓我好沒安全感!」

所幸,打了五、六年的零工,林侑賢老早摸透了找工作的門路,翻開他的手機,滿滿零工社群,如「大高屏超強打工群族」「不機車的機車工讀生」「南區No1 PT俱樂部」……,占滿了他的LINE、FB和WeChat。

相較以往,每天早上總得枯等工作,現在幾乎在前幾天就敲定了,還常能接到二~三個月的短期工,「這樣至少不用每天為等工作煩惱!」林侑賢說,最近他就接到台積電、群創的無塵室工程,雖然時薪只有133元,但一天八小時,一做又是幾個月,沒有空窗期,收入很不錯。

只是,27歲的他已開始擔憂,他的工作都是賣「體力」和「時間」,資歷無法累積,隨著年齡增長,部分粗重的工作也力不從心。

「我想趁30歲前,和女友一起去澳洲打工,那邊時薪高,大幹一筆後,再拿這當本錢,看看有什麼生意可做,至於結婚生子,再想想吧!」他漸漸擔心未來。

如果你以為,以零工為生的,是只有像林侑賢這樣的低學歷族群,那你就錯了。

▲示意圖/Pixabay

震撼2〉正職凍薪拒窮忙,寧跑腿不當上班族 

今年剛滿30歲的小新(陳又新),大學畢業後,先在一家科技公司當了幾年行政助理,月薪始終無法突破30K。面對數十萬學貸與女友逼婚,迫使他努力在假日兼差,承接「民宿房務員」「超市大夜班」等工作。

幾次兼職經驗,小新發現,若以時薪換算,收入並不比正職差,念頭一轉,索性辭掉工作,當起全職跑腿幫,靠著朋友引薦與網路社群的媒介,開始代客排隊、代買東西……,一個月平均接案40~50件,最多還曾有60多件。他打趣說:「我一年至少換了365份工作。」

自從變身「打工族」,小新終於圓了月收30K的夢,跑腿跑慣了,也發現愈來愈不愛被辦公室綁住,且十分新鮮。回顧曾接過的零工,還真的「什麼工都有、什麼都不奇怪」!

例如,曾有癌症新藥廠商進行人體試驗,小新透過學長介紹,當了兩週「試藥員」,當時每小時得抽一次血,兩週下來得被抽50多次,且得呆坐在一個小空間一整天,還要定時吃完便當及飲水,雖然那次賺了4萬元,但事後卻發高燒背痠。

另一次是接機場跑道清潔工作,一天工資高達2000元,但從凌晨12點上班到早上9點,曾經為了鋸掉跑道旁過於茂密的樹枝,整個蜂窩掉下來,被蜂群圍攻。

再有一回,有間新成立的雜誌社為了打響名聲,要求他身著公司宣傳服,喬裝在捷運車廂內閱讀該雜誌,並還得故意繞遍各捷運站,短短六小時賺進900元。

但這並不是最好賺的一次。小新笑稱:「我曾瞞著女友捐精八次,一次1000元,賺了8000元;也曾參加陌生人喪禮,為會場充人數,鞠躬兩小時賺進500元!」他如數家珍,包括幫新人寫喜帖,四小時賺1000元,幫大學生簽到、點名,兩次500元,「只能說,同樣是年輕人,命真的很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零工風暴,可不是菜鳥們才會遇到,許多職場老鳥也抵擋不住鉅變。

震撼3〉單親媽中年失業,為領補助拒回任

42歲的林惠媗,原是某大報中部特派記者,但隨著報業蕭條,中南部辦公室一一解編,她十多年的工作就這麼沒了。身為獨自撫養子女的單親媽媽,她一度焦慮,常在夜半時分驚醒,「接下來該怎麼辦?」

然而,不久後她接到台北總公司詢問:「願不願意幫忙寫外稿?」她心知肚明,前東家好心為被資遣員工找出路,實際是以「辭後聘回」的方式省掉三節獎金、勞健保、退休金。但迫於現實,她雖無奈但只能接受。

除了一面接原東家外稿,她也開發了諸如寫書、編輯等案源,更請領失業及中低收入戶補助,倒也安穩地當了多年的「自由工作者」。

諷刺的是,隨著接案順遂,林惠媗反而不想再當回上班族:「我這把年紀,很少有企業想聘,聘了薪水也不高,反而時間被絆住,少了許多外快!」

林惠媗甚至透露,為了持續領失業、救濟金,雖然依補助條款得定期找工作,但她根本不希望被錄取。她也要求外稿業主,不要以薪資名義報稅,讓她能持續請領中低收入補助。

事實上,無論是低學歷找不到工作的林侑賢、礙於薪水凍漲被迫從兼差變跑腿族的陳又新,還是中年失業的林惠媗,都證實了我們已進入「正職大解編」的時代。在這個新世代,職場也呈現幾個顛覆性的轉變。

現象1〉200萬零工大軍出籠,職場劈腿族成主流

首先,零工族漸成主流。

主計處的人力運用調查報告顯示,台灣2016年1125萬名的勞工中,包括臨時工、計時人員、接案、約聘、派遣的非典型就業人口就占了7.04%、79.2萬人,相較於2015年增加了6.8萬人。

而民間的數據更可怕。yes123求職網調查,全台灣只有37.6%沒有過「非典型就業」的經驗,亦即有702萬人曾有打過零工,而正在從事非典型工作的占了19.4%,意謂著有218萬人是無雇主狀態的打工族。其中,最多人是時薪人員,再來是派遣、約聘、按件計酬等。

值得注意是,許多握有正職卻同時兼差的「職場劈腿族」,亦是不容忽視的潛在零工大軍。yes123求職網調查就發現,有87.3%上班族目前正想兼差,18.1%則正在兼差中(頁175表3)。

現象2〉當job解體為work,正職正在消失中 

不只打零工族愈來愈多,就連企業內部職務,也愈來愈「零工化」。以往在職場,總把職務(job)和工作(work)視為同義辭,但目前各企業卻逐漸將job,裂解成一個個細碎的work,再發包委外。

以產品行銷來說,以往是行銷人員執行企劃、廣告和媒體操作,如今一一被拆分委外,使得傳統的行銷專員,分別被社群媒體的特約人員、外包的公關代理商,及行銷策略顧問。

換言之,當職務被解體後,正職就名存實亡了。這並非空穴來風,以美國為例,過去民間企業每年為美國創造2%~3%的全職工作。但2008年後,私企新增工作不到1%。麥肯錫就曾提出報告指出,美國的獨立勞動者約有5400萬人之多。

根據人力資源研究與諮詢公司WorkplaceTrends 2016年度調查,有六成企業計劃新增工作,委外非典型職缺則多於正式職缺,並以混合勞動力的型態運作,由正職與自由工作者一起完成,能大幅節省成本。

台灣亦是如此。yes123調查,71%台灣企業已聘用過非典型勞工,而更有63.7%企業表示,未來一年將新聘非典型勞工。1111人力銀行資料庫就顯示,今年7月的工讀職缺高達9.37萬筆,較十年前的2.2萬筆,大增3.2倍。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正職大解編,不僅是基礎工作,甚至就連具備專業性質的高階職務,也將非典型化。

1111人力銀行副總李大華指出,除了企業內部愈來愈喜歡將一些專業職,委外聘用特約或顧問,連一些高專業的行業,如醫生、律師、會計、設計師等,也慢慢不依附在事務所工作,紛紛自立門戶,成立個人工作室、診所、事務所。

根據美國專門為自由工作者服務的機構——MBO Partners調查,2017年美國年收入超過10萬美元(約300萬台幣)的自由工作者人數高達320萬,創下新高,足足是2011年的1.6倍。

現象3〉 終身雇用制瓦解,員工忠誠度成歷史

其實,在這職場鉅變中,正職員工也愈來愈不想只效忠單一公司。換言之,員工的忠誠度將愈來愈低,且一代不如一代。

職場觀察家邱文仁分析,當前的上班族,比起能否在企業內部發展,更看重工作的靈活性和自主權。以前人們都期望能捧著鐵飯碗一輩子,如今這一代已較無這種觀念。

例如美國自由工作者聯盟(Freelancers Union)的調查顯示,高達88%的自由工作者,拒絕重回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

台灣亦是如此,1111人力銀行調查就發現,63%的學生坦言,如果到處打工、接案的數入可以達到理想月薪(3.2萬元),就會捨棄正職工作,以零工為生。

李大華舉例,曾有一位七年級上班族放棄月薪4萬元的餐飲主管正職,轉到速食店打工,同時承接婚禮歌手、花車駐唱等,甚至喪禮禮儀師等工作,旺季一天可進帳5000多元,平均月收高達6萬元。

現象4〉 以租代聘成主流,人才租賃公司崛起

愈來愈多的雇主和勞工,是以case by case維持聘雇關係,好比拍電影時,導演找來演員、燈光師、攝影師、音效師等人員,殺青後立即分道揚鑣。

這是依「任務」租人,而勞工也依任務出租自己的時間和專才。在「以租代聘」風潮下,專門媒合「人才租賃」的平台就孕育而生了。

一如美國的Homejoy、Handy、Upwork,及澳洲的Freelancer.com,都像租車公司一般提供人才共享資源。 其中,覆蓋247個國家,擁有1700名人才庫的Freelancer.com,更是目前最大人才租賃平台。Upwork則有900萬名自由工作者及400萬家發包商註冊。

另外,由於零工族多半獨自作業,卻往往也需要工作空間,因此全球就興起了為零工族群提供辦公室的業者。以盛行於全美各大城的WeWork來說,除了辦公室,還提供新鮮水果與啤酒等,此外,也有異業結盟提供IT諮詢、人力資源、會計等服務,讓自由工作者能享有一如企業的資源。

「我們正在參與一場『聘雇大革命』,而你我都被Uber了!」誠如LinkedIn共同創辦人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和創業家班‧卡斯諾查(Ben Casnocha)合著的暢銷書《結盟:網路時代的管理人才》強調:「時代改變了,終身雇用制不再可行,一生只為一間公司付出的承諾也難以滿足員工,雇傭關係不再是『家人』,而是『盟友』。」

當聘雇介面愈來愈多元後,對企業來說,以專案形式、鐘點計時、臨時經理等短期雇傭合作關係日漸增加。對工作者而言,許多人在正職外,還會兼職,更多人會以打零工為生。

未來的職場人,幾乎會像是《敏捷人才管理》書中所統稱的「機動人」。面對這樣的變遷,你準備好了嗎?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11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11月號

#第一次工作就上手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現正直播】94要客訴之立院風雲 《選罷法》立院可能表決!民團院外集結籲別硬闖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