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生少讓家長變怪獸?其實只是親師需要更多溝通

記者葉立斌/專題報導

不敢生、生得少、養不起…在少子化浪潮下,敢生的家長們,泰半願意多撥出時間來陪伴下一代,除了日常生活的照護,對於小孩的受教權也格外重視;只是,不免發生因親師之間溝通產生落差,衍生出的對立、衝突,也連帶讓所謂的「怪獸家長」誕生。

▲現代人生的少,讓家長對於孩子的受教權更為重視。(圖/李鴻典攝)

你身邊有「怪獸家長」嗎?這個詞彙其實是從日本發跡,意指對學校的一切都有意見,並且用不理性的方式表達,使教師相當頭痛的家長們。

相近詞有「直升機家長」:不斷盤旋在孩子上空,排除一切障礙以及不給孩子選擇自我的機會。很多人好奇,台灣的獨生子女增加,怪獸家長有變多嗎?而鄉民大肆嘲諷到校怒吼的家長,他們又為何要這麼做?若仔細探究,可追溯到「對學生未來影響」等因素;然而,平心而論,這些所謂的怪獸、直升機家長也和一般人一樣,擔心子女的權益受損而已。

到底為什麼會出現這些讓人隨之色變的家長?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部分父母的教育程度較高,他們有能力審視教師提出的課業與考試,而非全然相信老師。有少數家長會主動向老師提出教學方針,如教師確實有誤那當然需要改正。相反的,即使一切按照校規、程序來進行,還是有家長不滿,這時教師與校務人員就要適時放寬,老話一句「規定是死的、做法是活的」。

另外,這可能也是部分原因:部分家長在職場或日常生活受了鳥氣,想找個人傾訴甚至遷怒,因此老師成了無法迴避的目標。尤有甚者,甚至還曾出現把教師當作服務生使喚的人,幸好以上兩項,在台灣算是少見。

▲怪獸家長的幾個案例,已有日劇為我們呈現。圖為女高中生(示意圖/葉立斌攝)

實際詢問第一線教師,可發現在都會區這樣的家長最為常見,反倒是偏鄉的家長相對親切。不過家長對教師的態度,也有「城鄉差距」。一名在台南擔任代理教師的廖姓教師指出,他有時會與學生家長交流,家長們對他相當尊敬。另一位在桃園擔任特教老師的羅老師,也說自己與家長互動普通,家長對他很親切;他認為這是因特教老師較為特殊,需要與家長密切做雙向溝通。不過,他也遇過介入孩子生活的家長,例如有家長不希望孩子喝「學校的水」,只能喝家裡帶去的。

一般來說,教師會趁家長會等機會與家長接觸,雙方合作協助學生。就有一名高一的班導師分享,曾帶過一名患有過動症ADHD的學生,上課難專心且不遵守校規,所幸家長很明理,願意配合就醫。「家長對於學生的教育方式當然有些意見,在家嚴格的,在校就會很嚴格,反過來的也有」。他不諱言有些孩子是「獨生」,偶有不適應校規情況,且家長通常較偏袒小孩,希望老師放鬆一點。但這也是人之常情。受訪的教師認為,學生當然要遵守校規,但家長有意見的話,也可以略為放寬,說他們是「恐龍家長」其實是刻板印象。

▲高中學生。(圖/葉立斌攝)

追根究柢,家長不過是擔心權益被剝奪而已!現今的學務單位面臨兩個大問題:沒時間與學生/家長溝通,以及他們跳過「溝通」這一步,直接投訴。

新北高中學務主任趙祐志表示,有些家長對於有關學生規範的相關法令,自有一套看法,當然他的看法與學校不一定相同。例如:現在教育部規定不可以服裝儀容來處罰學生,且校方也僅是口頭提醒並略施薄懲,有家長認為這麼做不妥,卻不是向校方反映,而是直接找民意代表,或是上「靠北XX」爆料。曾有位學生因遲到被教官在走廊罰站,竟被拍照並且投訴,指控學校,盡管所有處罰的幅度都在校規範圍內。雖有SOP可處理大多數的爭議,但打報告總是累人。他不諱言,現在學務人員需要花較多的精神在與家長溝通。

▲在日本常被討論的怪獸家長問題,也吹至台灣?(示意圖/葉立斌攝)

另一個很明顯的現象是:教育正走向「客製化」,有的家長希望學生被嚴格管教,但也有反過來想放學生「自由」。兩種不同學生的教育方法完全不同,一樣的是:都會有需要與家長溝通的時刻。一邊有家長要老師「如何如何做」,另一邊是家長不要老師這麼做。現在不只教學方式不可用單一方式,生活指導也是。

到校內大聲咆哮的家長,趙祐志當然也遇過。這個案例是一位家長不容許小孩被記警告,跑到學務處大聲咆哮。不過,趙祐志相信這些「比較特殊」的家長,只佔1%,但這代表一千個學生內,就有20名學生有這樣的家長。他也認為,校規只是工具,學務人員有執行的彈性,以此來溝通以安撫家長,使家長能夠理解並信服。

★★★少子化專題》http://act.setn.com/childrenless/

#台灣少子化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