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一名78歲男性,從年輕時期就特別喜歡吃酸梅,也愛喝果醋養生,近來發現就算不吃東西牙齒也疼痛難耐,對冷熱變得敏感,急找牙醫師就診,檢查發現竟是「酸蝕」傷牙,牙面就像是經滴水穿石的杯狀凹陷,嚴重程度到連牙神經都被破壞了。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牙科主治醫師吳朋儒說明「酸蝕」對牙齒的傷害。(圖/記者楊晴雯攝)
替該名患者診治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牙科主治醫師吳朋儒表示,在口腔保健中,常常會留意口內各式各樣細菌對牙齒的傷害,但其實有許多不是因為細菌引起的傷害,卻常被大家所輕忽,像是上述病人因酸蝕壞了一口好牙就是一類。
由於國人常喝手搖杯及酸性飲料,加上高壓社會及快速步調所導致的胃食道逆流,臨床上發現牙齒酸蝕的比例逐年增加。各國研究文獻牙齒酸蝕的盛行率從5%至97%都有。而近期的大規模統計發現,孩童及成人有牙齒酸蝕的比例可達34.1%,三人之中就有一人有嚴重程度不等的牙齒酸蝕。
吳朋儒說,遭酸蝕後的牙齒如同杯狀凹陷形狀,當酸蝕破壞牙齒表面最堅硬琺瑯質結構後,將造成其他牙齒問題破壞速度更快,而填補復形物的黏接面也會因為酸的腐蝕變得容易脫落或產生縫隙。牙齒受到酸蝕傷害者,因為琺瑯質變薄,也容易因食用有硬度的食物造成牙齒缺角的情況。此外,酸蝕也會導致咬合高度喪失,除了牙齒變短外,還會影響臉部外觀,可能因此導致下垂、老化。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牙科主治醫師吳朋儒說明遭酸蝕後的牙齒如同杯狀凹陷形狀。(圖/記者楊晴雯攝)
牙齒酸蝕的原因主要可分為外因性及內因性的傷害。外因性的來源主要為酸性飲食,如檸檬汁、水果醋、醃漬梅、氣泡飲料、酒類,以及常被忽略的運動飲料和手搖杯冷飲,都是造成酸蝕的元凶之一。
內因性的傷害常見的有胃食道逆流、常孕吐的孕婦和為減重自我催吐的患者,主要是因為胃酸造成口腔內的酸蝕。另外,長期服用慢性病藥的長者,因唾液減少使得中和口腔酸鹼的能力較差。還有較嚴重的如頭頸部做過放射線治療的患者,導致唾液減少甚至唾液變成酸性,都容易造成口中無法控制的酸蝕傷害。
怎麼預防牙齒被酸蝕?吳朋儒建議,改變過酸的飲食習慣、使用吸管吸飲,可減少酸性食物和牙齒的接觸、控制用餐時間,不要拖太長,盡量在40分鐘內完成、一天不要吃超過四餐、用完餐後先用清水漱口或嚼食無糖口香糖,特別是剛食用過酸性食物,間隔15分鐘以後再刷牙,讓牙齒有時間緩衝因為食物酸性而軟化的琺瑯質表面。以及使用低磨耗值的含氟牙膏、控制胃食道逆流及治療其他慢性疾病造成的唾液分泌減少、定期的牙科檢查保養,以確保遠離牙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