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考招方案到甄試衝堂,台大屢屢和清大等校槓上,壁壘分明,台大準校長的管中閔上任就要面對,他說 「我不會坐那邊等人找我和解,我會主動走出去。」
▲台大準校長管中閔。(圖/中央社)
本月5日,管中閔從台大校長遴選中勝出,當時清大校長賀陳弘接受中央社採訪時強調:「與任何一位台大校長,從來沒有衝突過,所以也沒有要不要遞上橄欖枝的問題。」但他也期盼管中閔上任後,能為台大帶來一些新的思維和氣象
台灣大學曾連續18年執掌招聯會召集人,牽動台灣大專考招發展,但民國104年起,改由清華大學接手,雙方多次衝突。
去年8月,台大與招聯會為了甄試(繁星、個人申請)和考試分發(指考)入學的學生那個表現比較好,以統計數據筆戰數週。今年初,又因甄試衝堂嚴重撞期的問題,不斷鬧上媒體版面。
管中閔近日接受中央社專訪,對於招生、甄試衝堂等議題,他先是說自己還未瞭解細節,不宜多做評論,在記者追問下,才強調會主動尋求和解。
管中閔表示,既然有招聯會的機制,各大學間的爭執和看法,就應回歸到招聯會體系內討論。他在上任之前,會先嘗試瞭解「台大的想法」,「先去懂,再去解那個結。」
對於甄選與考試之爭,管中閔認為,問題不在於對錯、哪一個一定比較好,而是要討論出適當的比例。以往聯考時代,純粹是用考試成績定輸贏,後來才出現多元入學,但演變至今,又有人覺得對弱勢生不利。
管中閔指出,有些人可以準備厚厚的備審資料,中學階段可以參與許多活動,自然在甄試佔有優勢。但甄試如果能精進篩選制度,還是有辦法招到弱勢生,相關細節等他上任後,會和各方討論,找出合適的對策。
管中閔說,在他年輕時,多數人都是清苦出生,大學教育給予許多人翻身的機會,「那是最美好的時代。」如今他將執掌高教龍頭台灣大學,台灣社會已丕變,但不變的是透過教育提供「機會」,「要打開這個門,讓不同背景的人能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