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腹瀉逾3個月 當心發炎性腸道炎「肚破流糞水」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腹痛、腹瀉持續3個月以上,發炎性腸道炎誤當大腸激躁症,延誤就醫恐切腸!專家表示,大腸激躁症可以當作是腸胃過敏,其與發炎性腸道相同,都會出現腹痛、腹瀉,不過前者不適感只會維持一陣子,後者則是會持續好幾個月或好幾年,若持續3個月以上就要注意,若發炎性腸道未及時治療可能面臨短腸症及「肚破流糞水」乖舛命運。

腹痛,經痛,肚子痛,嘔吐,腸病毒,霍亂,腸躁症,噁心,懷孕,胃痛(示意圖/記者楊晴雯攝)

▲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提出五大警訊,提醒貧血、發燒、血便、腹痛、腹瀉持續三個月以上,可能是發炎性腸道疾病上身,務必積極就醫。(示意圖/記者楊晴雯攝)

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翁昭旼理事長指出,發炎性腸道疾病為腸道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與錯誤識別所引起,依發炎分佈形態、侵犯腸壁程度,可分為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症。症狀與大腸激躁症類似,均為腹痛、腹瀉,因此常被患者所忽略。

早期國內發炎性腸道疾病病例相當少,但近幾年確診人數越來越多,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副院長吳登強說,確切的發病原因還不清楚,可能跟飲食逐漸西化有關,像是高脂、高糖飲食,不過尚未能明確指出是哪一類食物造成;若家族有人罹患此病,據研究指出也有遺傳風險,要特別注意。他預估在10至20年之後,全國發炎性腸道疾病病患將高達幾十萬人,盛行率直追歐美國家。

不過絕大多數民眾對於發炎性腸道疾病的認知仍有不足,以致延誤就醫。吳登強舉例,一名40多歲女性幾年前持續腹脹、拉肚子,必須常跑廁所,起初以為是腸躁症,服藥後,時好時壞,歷經一年多才確診為克隆氏症,接受類固醇等傳統藥物治療,效果有限,小腸仍不斷發炎,一寸一寸地潰瀾,前後接受多次外科手術,但效果有限,最後小腸多次穿孔潰瘍,竟在下腹部皮膚造成三處廔管,只要咳嗽、打噴嚏,腹壓一大,腸道裡的糞水竟然循著廔管直接在皮膚滲開來,黃金沾滿了衣褲。他指出,大部分患者確診時跟該名女子一樣,均已就醫一年多,這也顯示第一線內科、家醫科醫師對於這類疾病的認知及警覺性仍不夠。

吳登強強調,急性腸胃炎很少超過2個禮拜;而大腸激躁症是功能性異常的腸胃疾病,例如考生上考場突然肚子痛,但不會持續一直痛,也不會有發燒跟貧血的情況產生;發炎性腸道疾病則是為反覆發作的嚴重腸道免疫疾病。

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提出五大警訊,提醒貧血、發燒、血便、腹痛、腹瀉:拉,不拉多(裡急後重)、驚!急拉(糞便失禁)持續三個月以上,就要懷疑可能是發炎性腸道疾病找上門,務必積極就醫。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