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董打造中國科技股王 解讀「關鍵3數字」背後意義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康育萍

3月8日,鴻海集團子公司富士康工業互聯網(簡稱FII)獲中國證監會審查通過,拍板將於A股上市。「大家都把我們當成代工廠,跟蘋果的股價掛在一起……。」一月底,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才於股東臨時會上宣布,未來將透過FII上市,加速鴻海朝向智慧製造轉型,淡化代工色彩。

但大家卻未預料到,FII竟只花36天就跑完程序,創下A股首次公開發行最快速度,其他企業平均得等1年到2年才能上市,它只用了別人10分之1不到的時間。

「過去15年,也不過30家台商在A股掛牌,鴻海只花那麼短時間,是很特殊。」曾協助多家台商赴陸掛牌的富拉凱投資銀行董事長劉芳榮說。市場預估,最快3月底,該公司就將在A股正式掛牌。

▲郭台銘日前宣示帶領鴻海轉型的企圖心,如今FII確定登陸上市,將為鴻海拼上智慧製造最重要的一塊版圖。(圖/商業周刊楊文財攝影)

1.工業互聯網純度低 機器人等業務僅占營收0.27%

外界解讀,中國政府正把此上市案當作活廣告,向全球展示開放資本市場的態度。「進入新時代,這個遺憾不能再發生了。」3月9日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受訪時提到,過去中國因各種投資限制,讓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巨頭紛紛選擇到香港、美國上市,錯失吸納企業與資金的機會。現在,透過制度鬆綁,將改變目前以傳統產業為主的A股結構。

3個關鍵數字,我們可看出中國鐵了心,要讓此案成為指標的決心。根據市場估計,FII一上市,市值將上看人民幣5千億元,成為A股市值最大的科技股,比目前第一大的海康威視流通市值還高出人民幣1500億元以上,也超越在台上市的母公司鴻海精密,「代工巨頭衝擊A股」,中國華泰證券研究報告指出。

「鴻海要從一家硬件公司,轉型成平台公司,工業互聯網是我們現在很重視的一塊。」郭台銘描述FII的重要性。但,從其招股說明書便可看出,該公司雖然打著工業互聯網的招牌,其實是由3大塊事業組成:通信網路設備、雲端服務設備、精密工具與工業機器人。

前兩項業務原本隸屬鴻海FG(伺服器及網通)次集團,如今切割出去成為FII主體,做的還是鴻海擅長的代工生意,去年營收逾人民幣3300億元,占公司營收比率逾94%,包括亞馬遜、思科等一線大廠都是其客戶。

「(FII)寄託了鴻海力圖改變的願望,但目前公司業務與工業互聯網似乎沒有多大關係。」中國《證券時報》指出,如精密工具與工業機器人,去年營收僅占總營收0.27%,即便其毛利率高達49.2%,現階段仍無法替其擺脫低利潤困境。

2.風險高,中國照放行 業績來源靠60家子公司

翻開招股說明書,FII上市後其實是一家由鴻海間接持有85%股權的控股公司,不存在實際控制人,主要業務由旗下境內外60家子公司實際經營,也就是說其業績來源,由這60家子公司貢獻而成。

但,未來當業務持續擴展,若子公司越來越多,「發行人(FII)在採購供應、生產製造、銷售服務等方面管理難度增大。如果發行人對子公司管理不善,造成相關子公司在業務經營、對外投資等方面出現決策失誤,將給發行人造成經濟損失。」招股說明書內記載此模式的可能風險。除上述疑慮,其獲利能力也有待驗證。

過去三年,FII平均毛利率約為10.4%,雖比母公司鴻海高出約3個百分點,但和中國其他上市的電子製造商相比,例如,近年也轉型投入生產工業機器人的模具大廠長盈精密,毛利率卻是它的2倍以上。

即便如此,中國政府為了幫該公司「開路」,不只辦理速度破紀錄,連企業須持續經營滿3年才能申請上市規範,都以「特事特辦」形式放行,顯見其特殊性(編按:FII成立於2015年3月6日,今年2月預先披露招股說明書時,經營仍未滿三年)。

郭台銘也釋出誠意,FII上市預計一口氣募資人民幣272億元,其中近45%就是投入「智能製造產業升級與擴產」。此方向也與中國「脫虛轉實」、強調實體經濟的政策相符。

如今,中國政府計畫透過CDR(中國存託憑證)方式,針對高端製造、雲端計算、人工智慧(AI)、生技等新經濟企業鬆綁上市規範,鼓勵大家回中國掛牌。「政策大潮來了,總要有英雄人物當先河,現在政府就是要富士康當這個英雄,」一位專門協助企業於A股掛牌的律師說。

3.科技股占台股成交量7成 將面臨資金轉向中國

當中國資本市場拉力變強,我們該擔心對台股的磁吸效應嗎?食品大廠南僑剛宣布,其中國事業也將計畫在A股分拆上市。事實上,心動的台商雖然多,實際付諸行動的卻是少數。

劉芳榮估計,目前有意到中國上海、深圳主板掛牌的台商將近100家,但由於中國政府釋放利多的對象限於新技術、新業態等四新產業,多數的台商仍是傳統產業,不見得符合標準,加上如果要分拆公司到中國上市,還得避免同業競爭等問題,未來3年之內,台商要能登陸掛牌並不容易。面對這場兩岸資本市場的比拚大戰,我們該正視的反而是:中國股市對國際資金的吸納效應!

「給它(中國政府)5年,把資本市場打扮得漂漂亮亮,形成像台灣一樣完整的高科技版塊,以前全世界資金看科技股一定看台灣,但如果有一天中國起來了,資金是沒有地域界限的。」劉芳榮強調。

「中國助力發展快速的企業回國上市,可能引發投資人熱捧,」「這將提高高科技板塊的分量,並且改變中國股市(結構)。」《彭博》(Bloomberg)如此評論。郭董這次分拆上市的選擇,雖然被部分外資評為短多長空,但站在市場與資金擴張的角度,這已是必然選擇。

只是,科技股占台灣股市成交量比率逾七成,若台灣高科技股吸引力不再,股市交易量持續下滑,企業充實資金能力降低,對經營以及人才吸引都將成為負向循環。這,才是FII登陸掛牌事件,對台最大的警示。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1583期。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