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室內不通風,當心增加結核病發生率。台北市衛生局今天表示,根據統計2017年台北市結核病確診個案數為870人,聚集地點主要為職場和校園,共佔總確診數47.3%。該局提醒,室內空氣通風是遠離結核病最簡單的方法,但卻容易被忽略。
▲台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長陳少卿提醒,結核病主要的傳染途徑為藉由飛沫或空氣傳染,若不小心吸入患者產生的飛沫,就有可能感染。(示意圖/記者楊晴雯攝影)
台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長陳少卿表示,台北市人口密集,人與人的接觸較為頻繁,且職場與校園眾多,統計106年臺北市結核病確診個案數為870人,其中校園(5至24歲)約佔5.5%,職場(25至64歲)約佔41.8%,佔總確診數47.3%,年齡層人數佔有相當比例,不可忽視。
預防結核病,室內通風是最簡單,也最容易被忽略的方法。陳少卿說,因為台灣地處亞熱帶,尤其高樓大廈林立的台北市,夏冬兩季為保持室內恆溫,門窗緊閉,如果空氣中含有結核菌的飛沫或懸浮粒子就提供了結核病傳染的最佳環境。
如何改善空氣品質?台北市衛生局建議,養成隨時開啟窗戶的習慣,對於通風不足的空間,也可用風扇協助換氣;室內人與人座位間距至少一個人寬,避免過度擁擠;若為密閉式無法自然通風的空間,使用空調系統時,注意外部空氣應能與室內空氣循環。
除了保持「環境通風」外,也可從「早期篩檢」和「預防性治療」等方面著手。陳少卿提到,定時進行胸部X光檢查,或留意結核病早期症狀,平時以7分篩檢法進行症狀監測,咳嗽兩週2分,有痰2分,胸痛1分,沒有食慾1分,體重減輕1分,當上述症狀達5分以上,建議趕快就醫檢查,以即早診斷及接受治療。對於潛伏結核感染者,以預防性投藥減低未來發病的風險。
陳少卿再次提醒,結核病主要的傳染途徑為藉由飛沫或空氣傳染,結核病患者在吐痰、咳嗽、講話、唱歌或大笑時,產生約1至5μm大小帶有結核桿菌的飛沫,若不小心吸入患者產生的飛沫,就有可能感染,利用保持室內空氣通風及改善環境能稀釋帶菌的空氣濃度,降低被傳染的機會,只要平時多一分留意,結核病就不會找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