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一名17歲高中生只要進食就會吐,就醫確診竟是胃癌第四期。醫師表示,胃癌多為非特定性症狀,經常和其他腸胃疾病搞混,不易早期發現,台灣胃癌患者確診多已中晚期,建議少吃醃漬食品、避免菸酒,並定期健康檢查,當腸胃道不適症狀持續2週以上,就要提高警覺,並提醒少吃醃漬食品、避免菸酒,以及定期健康檢查。
▲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趙毅提醒,腸胃道不適,如胃痛、腹脹,服藥後持續2週以上未改善,就應趕緊掛腸胃科檢查,及早治療以免錯過治療黃金期。(示意圖/資料照)
根據衛福部癌症登記年報顯示,國內胃癌的發生率雖排名在男性的第7位、女性的第10位,但是死亡率卻皆列於十大癌症中的第6位,威脅國人健康。
替該名患者診治的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趙毅表示,此名高中生是他收治過最年輕的胃癌病人,平常就有胃痛問題,吃東西後經常覺得很快出現飽足感、肚子脹脹的,還會有想吐的感覺,到該院接受胃鏡檢查,沒想到竟是罹患胃癌。
胃癌首重預防與檢查。趙毅說,胃癌的高死亡率主因為國人對早期胃癌的診斷沒有顯著進步,由於胃癌多為非特定性症狀,民眾常與胃潰瘍與胃食道逆流等腸胃疾病混淆,早期發現十分困難,日本雖為胃癌高發生率國家,但是推廣胃癌篩檢較台灣積極,大多數患者能在早期發現,而台灣多數胃癌患者確診時已是中晚期,難以手術切除腫瘤,後續需要接受化學藥物治療或放射治療控制病情。
趙毅指出,目前國內胃癌治療以手術切除腫瘤為主,僅有約3成患者可早期發現接受手術治療,然而,手術後5年內仍有4成患者會再復發或轉移,多數患者需再接受化學藥物治療,若是標準治療無效,患者就只剩安寧治療或緩和性症狀治療的選項。所幸今年(2018)初新型癌症免疫治療藥物在台灣通過核准用於晚期胃癌治療,突破過去治療選擇有限的困境。
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醫師陳明晃說,新型癌症免疫治療藥物通過第3期臨床試驗證實,患者1年存活率可達近3成,對治療有反應的患者,對藥物的持續反應時間可長達近10個月,有效延長胃癌患者的長期存活率,為晚期胃癌患者帶來新希望。
許多人擔心的免疫治療藥物副作用,趙毅主任也提醒,接受治療的患者,約有1.5%會發生較嚴重的免疫相關不良反應,因此,治療期間仍需仰賴患者與醫療團隊的密切配合,陳明晃醫師補充,院方會安排個案管理師對患者進行副作用衛教,提升患者對自身身體狀況的警覺性,在治療期間,患者有任何不適都應主動與醫療團隊聯絡,早期介入治療,大多數的不良反應都能獲得控制,患者無須過於擔心。
趙毅建議,少吃醃漬食品、避免菸酒,並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尤其腸胃道不適症狀,如胃痛、腹脹,服藥後持續2週以上仍未改善,就應趕緊掛腸胃科檢查,及早治療以免錯過治療黃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