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嬤骨折致下肢癱瘓 這招助健步如飛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一名78歲的王姓婆婆,因不小心跌倒,導致第十二胸椎骨折,已形成空洞,醫師建議骨水泥灌注治療,婆婆卻選擇保守治療,一個月後,因空洞內的血水流至脊髓腔壓迫神經導致無力行走,緊急接受神經減壓及骨釘固定術才重新健步如飛。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骨科主治醫師陳晉瑋表示,骨質疏鬆性脊椎骨折是銀髮族的夢靨,常造成嚴重的背痛和駝背,且影響日常生活作息,若未早期發現治療,長期下來除了疼痛難解之外,駝背也會越來越明顯,整個脊椎的排列改變,最後連神經都可能受到壓迫造成雙腿無力。

傳統治療請患者臥床休息3個月配合使用止痛劑,等骨折處癒合,疼痛才會緩解。但骨折處若已形成空洞,長期臥床反而容易讓骨質進一步流失,導致脊椎神經管變形而壓迫神經。

陳晉瑋說,針對空洞化的脊椎骨折,透過微創手術-椎體成形術(骨泥灌漿),在X光機導引下,以專用探針與注射管將骨泥注入壓扁空洞的椎體,待骨泥硬化後(約10分鐘)可提供椎體足夠的穩定性,不僅止痛且能達到早日下床活動的目的。整個手術過程約30分鐘,只要在0.5mm的傷口處貼上無菌紗布即可。

另一種骨泥灌漿-椎體駝背矯形術,跟椎體成形術不同在於,先將氣囊透過特殊導管放入椎體中,將氣囊擴張來重建椎體的高度。隨後退出氣囊,再將骨泥注入氣囊擴張所製造的空腔。優點是對矯正駝背的椎體效果較好,透過氣囊封住骨折裂縫,避免骨泥外漏造成神經、血管損傷。

但並非每一位脊椎壓迫性骨折病人都適合椎體駝背矯形術,例如椎體高度完全塌陷、骨折延伸至椎體後緣、骨折碎片壓迫脊神經者都不適合。相較於傳統的脊椎內固定手術而言,骨泥灌漿手術無疑地提供醫師與病人另一項更為安全的選擇。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