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宇韶
由於台灣旅行法的通過,使得蔡英文總統本次過境美國訪問的規格與行程安排成為各界焦點。總統途中路過85度C美國門市進行了輕鬆的參觀,這本是一個花絮新聞,但隨著85度C發出「重申支持九二共識推動兩岸和平,並期待華人品牌在國際發光發亮」的三點聲明後,忽然間又讓大家回到兩岸關係的現實面。
▲蔡英文總統買了一杯咖啡引發正反兩極意見(圖/翻攝自蔡適應臉書)
本質上,這是中國展現銳實力下的寒蟬效應;這件事和宋芸樺的政治表態略有不同,但是性質更為險惡。宋的電影在中國熱賣,再加上她在節目中無意間觸及強國人敏感的「民族認同」神經末梢,基於「人在江湖」的商業考量,宋被迫軟性交待自己的政治立場,同時為「惠台三十一項」免費置入性行銷,這樣的事態和彼時許文龍在「反分裂國家法」通過後的表態如出一轍,只是當時是少數特例,目前則成為常態。
諷刺的是,開在美國的飲料店只是順路接待了台灣總統的過境,這家公司不從商業行銷的觀點把此事廣告最大化,卻反向進行自我思想審查,並隨即提出政治正確的聲明。雖說85度C在中國開展許多分店,但是在沒有壓力下自行吞食「政治消炎藥」或猛打「統派預防針」,情境居然出現在自家人總統出訪以及標榜自由經濟的美國,這難道不是極為扭曲的現象?這當然是中國銳實力攻勢奏效的後遺症。
其實台商大可不必如此,面對威權體制越是卑躬屈膝才更會被當作是「工具」與「樣板」,哪天沒價值就成了人家口袋的一次性商品。平心而論,中共向來是強調實力原則的現實主義論者,在北京的外交政策上常有「欺善怕惡」的行徑,這可從50年代中蘇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妥協內容看得出來:為了得到蘇聯的軍事保護與微薄的經濟援助,不僅階段性允許蘇聯保有東北利益(包含中長鐵路、旅順大連兩港、滿州國資產),更允許外蒙古獨立。
台商對於中國經濟的發展仍有重大貢獻,這個客觀事實可從「2016 年中國對美出口企業百強榜」,前 10 大有 8 家是台資企業;台商在大陸投資最密集的昆山,設立研發機構的高新技術企業,「十家企業中有七家是台資企業」。這些資料恰說明了台商在中國握有的「拳頭」與「實力」。
中國崛起的過程固然充滿機會,但是背後存在的經營風險始終揮之不去,這可從美中經貿戰以來,其所面臨投資疲乏、產能衰退與泡沫化的隱憂看出端倪,這更突顯了台商的關鍵角色,也強化了與中國政府的議價籌碼。
台商寄人籬下的處境都可理解,也不可能強人所難要台商選邊站,這就是民主政治與威權體制最大的差異,企業不一定要承擔極端的政治風險與社會責任,但是在表態前應該評估「自己可能得到些什麼,或者可能失去些什麼」。
《作者簡介》張宇韶,政大東亞博士所畢業,曾任陸委會簡任秘書,現任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