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二大一廣場/淹水致死傷!「誰要為這悲劇負責?」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洪耀南

暴雨肆虐不分藍綠

「淹水」成為各種版面的關鍵字,所有與淹水相關如視災、救難、抽水機等現成為臺灣人最為關心的話題,尤其今年是選舉年,救災也成為政治立場。他山之石,美國去年兩大颶風哈維(Harvey)、艾瑪(Irma)也將「淹水」這兩字深深印在美國人的心中。 

或許台灣對美國2005年卡崔娜(Katrina)更有印象,也是一次慘痛的教訓,準確的氣象預報使民眾可以對災害作應變,但考驗總是「推陳出新」。美國颶風帶來「洪水」,總共650萬人撤離,合併災害損失2600億美金。會有如此嚴重的災情,第一,災區並非只有原本所認定的危險區,第二,「超大量的降雨」。 

嘉義,東石鄉,淹水,抽水,災情(圖/攝影師呂紘毅提供)

▲南臺灣受暴雨侵襲,嘉義縣東石鄉淹水嚴重。(圖/攝影師呂紘毅提供)

不管美國或是臺灣,「誰要為這悲劇負責?」是第一個閃過大眾心中的問題,專家,政府,和民眾互相指著的鼻子認為對方才是「罪魁禍首」。政府怪專家沒有提供正確的資訊以致錯估情勢,民眾怪政府救災不力、治水不力,專家警告民眾不要在低窪沿岸地區置產,但人口的擴張使民眾「不得不」住在危險地區。大家都有大家的苦衷,大家必須認知到一個事實:極端氣候使的這樣的災害越來越頻繁,所以災害不只會出現,並且會越來越頻繁。但是,人類一種善於「遺忘」的動物,在災難後會有「短期」的救災動力以及檢討的反省力,日子久了隨著「記憶」一起褪色。而必須做的重新國土規劃,安置災區,劃定危險區禁止開發,建造堤壩和水庫,往往大家都缺乏「長期」的意願。對地方首長而言,「浩大」的工程往往比選舉週期還要長,他們只要選票不要麻煩,而民眾也只想過著以往的日子。因此動力減緩直到停止,沒有長期規劃又帶來了嚴重的後果,然後又相互檢討,如此循環下去。 

美國統計與氣候變化有關的極端天氣 :颶風,洪水,熱浪,一共已造成1.1兆美元的損失。但只要在花一美元的「預防工作」,便可省去四美元的「緊急救濟和重建」的費用,這還不包括健康成本,失去工作和業務收入的影響以及無法被量化的「悲痛」。所以,美國投入「預防」是花很多心力,主要也在兩部分,保險制度的完善以及國土規劃。 

美國式防水:不能遷移的,只能用「保險」制度來補足。

國土規劃,例如,艾瑪颶風後一星期,佛羅里達西南部Bonita Springs這地區雖仍泡在4英尺深的水中。在此之前,此政府以地勢低窪為由已將此劃入禁止開發,雖然地方民眾曾對不能開發此區不滿去「打官司」,但是,這塊空地變成滯洪池「吸收」了大部分的積水,使其他區域積水快速消退。這部分最成功首推曹啟鴻在屏東潮州的地下水庫或蘇治芬擔任雲林縣長時,把地層下陷區改造成滯洪池,更成為濕地,這可以供其他縣市參考。 

那不能遷移的,只能用「保險」制度來補足。美國法規規定如果要在洪水易發生地區或高風險的沿海地區建設,必須要買保險。如果有大災難發生,救災及重建的費用就不都是全體納稅人來「買單」,保險市場的機制已經「事先」分擔了這風險。區域性或農魚作物,可以透過買險制度分擔分險,立法院應該著手修法。 

大家都只知道「預防勝於治療」,但這預防更需要投入時間與資源去完善背後的制度,但是「預防」了不代表不會發生災難,「天要下雨」的無奈也只能用耐心慢慢去化解。台灣缺的是更多解決辦法,最不缺冷嘲熱諷的口水。 

《作者簡介》洪耀南,台大國發所碩士,民調專家。曾任政大預測市場研究中心執行長兼未來事件交易所所長、智慧交易所執行長。兩岸政策協會秘書長、決策民調中心總經理。現任台灣世代智庫執行長。

#評論/三立大論壇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薄瓜瓜成台灣女婿 新竹南園客棧宴客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