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吳德榮
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
今(30日)晨雷達監測及雨量資料顯示,海面上仍有較強回波移入恆春半島及台東縣南部,截至4:30最大降雨前3名:台東大鳥151毫米,屏東牡丹78毫米,恆春66毫米。降雨範圍及強度雖已比前三天大幅減小,但仍應注意氣象局的特報。
▲今天雨勢稍緩。(圖/記者林敬旻攝影)
最新(29日20時)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模式模擬顯示,今(30)日風力減弱,風向並轉為南南東風,西南氣流影響的型態將逐漸改變,天氣趨於緩和;但大氣不穩定,午後有局部雷陣雨,仍要防較大雨勢。明日至週日(31至2日)「季風低壓環流」向西撤,太平洋高壓邊緣略往西,伸向台灣;天氣已好轉,但大氣仍不穩定,午後各地有局部雷陣雨的機率,主要在山區、部分平地受影響。下週一、二(3、4日)台灣附近氣壓相對偏低,天氣不穩定度增加,午後雷陣雨機率提高,清晨「陸風環流」亦有在西南部帶來短暫陣雨的機率。未來一週白天的高溫約在32至34度,中午前後略感悶熱;清晨低溫約在24至26度。
「燕子」前天(28日) 8時生成,是今年「西北太平洋」的第21號颱風;為有可信記錄(1958起)以來,元月起至8月底的颱風總數,史上第3多(1965、1971年同為23個)。今年颱風偏多的主因,是自7月上旬起至8月底,「季風低壓環流」持續盤據西北太平洋,在其中13個颱風連續生成;另有1個跨界的颱風(赫克特),而致使7、8月的颱風數,合計達14個,更居史上同期第2多(排名第1為1960年,有15個)。
▲左圖:氣象局最新(30日2時)「路徑潛勢預測圖」顯示,9月2日起在日本南方海面,逐漸北轉,不確定性擴大(紅框)。
▲右圖:最新(29日20時)歐洲系集模式顯示,50次的模擬成員中,北轉襲日的機率再提高(成員數目再增多),轉向台灣的機率已降低(成員數目已減少)。(圖擷自ECMWF)。
「燕子」因環境垂直風切小、海洋熱含量(OHC)高,增強快速;昨(29)日14時已增強為中度;氣象局最新(30日2時)資料仍預測,「燕子」將於9月1日前後,增強為「強烈」颱風(美、日也有類似的預報)。「路徑潛勢預測圖」(左圖)則顯示9月2日起在日本南方海面,逐漸北轉,不確定性擴大(紅框)。最新(29日20時)歐洲系集模式(右圖)顯示,50次的模擬成員中,北轉襲日的機率再提高(成員數目再增多),轉向台灣的機率已降低(成員數目已減少),可以繼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