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中心/綜合報導
22歲男子謝亞軒在南京東路以時速100公里狂飆,失控飛向人行道造成三名路人喪命,資深媒體人羅友志揭開台灣警方和飆仔的追捕史,他發現雖然現在科技進步,執法效果卻不一定比以前好,不見得能夠有效嚇阻飆車族。
▲謝亞軒不僅無照,更是因為在公車道上尬車才釀禍。
羅友志分析說:「以前的台北縣和台中市飆車族的熱點,民國76年至85年左右是在淡水的大度路,早期是以機車為主,例如騎著王牌、追風、名流在直路上狂飆,88年至91年間飆車族轉戰三蘆地區及五股高架橋下,除了競速,開始會恐嚇檳榔攤或騷擾行車,較為暴力。」
過往警方對於捉拿飆車組,比較能夠事前掌握,使用「口袋戰術」及「全面圍捕」兩種手段,羅友志表示:「如果飆車族是出沒在直路上,警察就會採用口袋戰術,把路封起來步步進逼,面對上百個飆車族一次出沒,警察一定是想辦法先圍捕帶頭的,抓到投立刻查扣車輛。」
羅友志以親見所聞表示,以前飆車族想被拍,多半會透露給記者知道,記者也會通知警方,事先告訴這些小孩子「不要太過分」,警方也比較容易滲透進去,慢慢瓦解飆車集團。
這次屁孩被逮後嗆聲是「中山聯盟」,跟以前飆仔「想被拍」都是出自於同一個心態,羅友志推測說,「中山聯盟常上新聞紅了,就會引起更多人關注,然而現在警方跟辦案對象的關係改變,老大跟小弟的關係也不同了,老大更不好管,有時候根本不知道下面有誰。」